从“虎票”到Photoshop
父亲虎年邮票的“前世今生”
TIPS前言
转眼又到了虎年。今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壬寅大吉》、《五福临门》两枚贺岁专用邮票,设计者是中国邮政集团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王虎鸣先生。而其中《壬寅大吉》邮票是沿用了1986年父亲张国藩设计的虎年生肖邮票的基本造型修改创作的,以此致敬 36年前第一轮生肖邮票“虎票”的设计者,让这个生动活泼的小老虎形象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与当年的“虎票”再续前缘。
“虎票”设计
2000年,清华美院教授张国藩与他设计的虎年邮票
时光倒流到36年前,在中国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的主持下,第一次向社会征集虎年生肖邮票的设计方案。父亲的设计从众多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邮政公司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虎票”的设计者。继而他又接连设计了首日封、小本票、纪念章、名信片、台历等,是当时最完整的生肖邮票系列产品。
父亲设计的这枚“虎票”让人眼前一亮,被那个年代的人记住了,特别是受到了集邮爱好者们的喜爱。邮票上的小老虎呈下山之势,威风凛凛,憨态可掬,既有民间剪纸和布老虎朴拙的造型特征,又吸取了现代构成元素,成为生肖邮票的设计经典。
张国藩设计虎年邮票四方联 1986年
虎年邮票首日封 张国藩设计 1986年
虎年生肖邮票小本票 张国藩设计 1986年
1986年虎年明信片 张国藩设计
张国藩主题设计《老虎与运动》 2004年
张国藩黑白钢笔画 1994年
张国藩钢笔水彩画 1995年
张国藩钢笔水彩画《萌虎》2006年
“老顽童”
我的父亲母亲
张国藩、冯梅伉俪生活照
时光冉冉,一晃到了1990年代末,退休后的父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懂电脑的朋友,当即拜他为师。
在朋友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用Photoshop、Painter等绘画软件在电脑上“作画”。
那时候父亲已经年近七旬了。
试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在中国才刚刚兴起,父亲的同龄人很少涉足电脑,更别说用它进行创作了。父亲能够娴熟地使用电脑软件技术令我叹服,可见他是一位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敢于尝试新领域的“老顽童”。
《白马》1990年代
《飞鱼》1990年代
《绿夫人》1990年代
《无题》1990年代
《斗牛》2000年代
《小放牛》2000年代
《天体》1990年代
《街》2000年代
与未来对话
1988年,张国藩在捷克作画
用电脑打开父亲的数码作品,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个光、影、形、色、具象和抽象交错的魔幻世界:一些用电脑技术变形、重叠的图形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对现实的隐喻;符号化的漩涡图形象征着时间与冥冥中的未知!我感觉父亲是在用作品与未来和时光对话。
父亲出生在山东沿海,那里是民间艺术的沃土;早年他在鲁迅艺术学院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青年时代他留学捷克斯洛伐克,又接受了欧洲现代艺术的洗礼;回国后父亲终身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漫长的教学、写生与艺术创作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绘画语言。
《镜之城》1990年代
《梦之船》1990年代
《虎影》2000年代
《火炬》1990年代
《时光》2000年代
《小红帽》1990年代
《风景》1990年代
《非洲部落》1990年代
艺术的意义
晚年的张国藩教授
与父亲早年的“虎票”设计相比,他晚年的数码绘画更加自由、洒脱;他用毕生艺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与艺术修养,结合电脑这种新媒介,创造了一个个超时空的幻景,建构起穿越历史与未来之间的通道。
今天,父亲那代人正逐渐老去,但他们用才华和心血所创造出的艺术却永远年轻,价值永不泯灭。
2019年,清华美院的回顾展上,张国藩观看自己的虎票设计
本文作者张丹与父亲张国藩
撰稿 | 张丹
图片提供| 张丹
视觉设计|徐徐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