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丰俗醉翁亭记1990年

林丰俗——学养、画品、人格堪楷模

文/梁江

“但肯寻师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诗出自清人袁枚《遣兴》,它是林丰俗一生艺术行旅的写照。

◎林丰俗清明时节

最早见到林丰俗,算来已是40多年前了。那时他刚从山区怀集举家迁入肇庆,寄住在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一排低矮平房最靠里一间。隔着就是肇庆地区粤剧团排练场,白天经常人声鼎沸,锣鼓钹镲震得瓦片响。一间平房,隔了小半作卧室,剩下的就是画室、客厅兼餐厅。我一直记得初进林丰俗客厅的印象——中间是一大块铺着画毡有点吱吱响的大画板,旁边两三个长条四脚櫈,靠里还有当年流行的三件套木板沙发,一看而知是从怀集林区搬运来的土特产家俬。雷弟当时还小,扶着长条櫈来回学步。见到来访者,丰俗接连说“来来来,喝茶”,招呼我们毛头小年青往条櫈上坐。第一次看到他作画,并不是画山水,竟是用娴熟洒脱的笔墨画起花鸟。从这时候起,我意识到一个画家所需的涵养和技能,远不会局限于学校里的专业分科。


◎1981年8月,林丰俗在肇庆市独立营文化局宿舍12栋寓所走廊作《木棉》

林丰俗调到肇庆地区群艺馆,业余美术作者们都成了他的朋友。我虽是刚从美院校门走出的小青年,也常获他鼓励。他几次到粤西基层,都到我住的木板小房间为我的画作提意见。也在这个简陋逼仄的小房间,他看到了我当时努力苦读的窘境,颇感意外。未久即邀我到肇庆,探讨他拟写的一份文字稿。这份文稿,便是他后来发表在《画廊》的第一篇创作谈《山水画书函》。很多年后,我在一份关于林丰俗的文章里回忆说,“其实,林丰俗对于我是一位长辈,这样随意的语气并不太合适。幸而与他相熟已久,而且交往是在师友之间,即便说错也无妨。”

1995年11月,梁江(左)在广州与冉茂芹(中)、林丰俗小聚

从肇庆时期开始,我就知道他节衣缩食也要购买书刊画册的习惯。上世纪80年代初,林丰俗调往广州美院任教,我仍是叨扰他的常客。我留意到他一个明显变化,是画桌后的书架大了,多了很多新近重印出版的古典诗词等文学著述,有些来得比书店上架还早,他说是早早预订的。

1996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家中画室

在我心目中,林丰俗是一个心善手软、不见圭角的人物。生活随遇而安,待人宽厚坦诚。他平凡得几乎找不出任何特点,朴实得令人难以设想他会有什么过人之处。稳健沉实是他一贯行事方式,连同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敏感和过人才能,也从不以某种咄咄逼人的方式展示于人。他几十年的作品贯穿着一个明显的田园母题,其艺术特征,二十前我和李伟铭的一篇对话录曾概括为“平易率真、醇和自然”八个字。他不断地修炼和积累,冲和恬适中隐含着渐变,终达至当代山水画坛一个令人景仰的高度。

1982年林丰俗(右)与方楚雄(左)在三峡写生

林丰俗多年一直在画花鸟画。花鸟画最初可能只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补充。由于花鸟画笔墨运用更为自由,更具随机性,形式元素的符号特性也更为更突出,它常常更能直接体现出作者的笔墨功夫。后来,他的花鸟画笔墨语汇融通渗化,变而为山水画色墨技法语言元素,这也是林丰俗山水画表现技法具有特别丰富性的重要原因。当年他曾对我戏言,他在花鸟画作品上的特色可称之为“生、散、乱、杂”。而我曾专门就此写过一份短文,谈了若干粗浅理解:

“‘生’的相对是熟,这主要是指艺术风格意味。而与‘散、乱、杂’相对的大体是集中、单纯、规整、条理分明。无论所指是题材、构图抑或笔墨形式,其应有之义都会包含着基本的艺术法则。反其道而行的林丰俗,其用心却在于越出习见的程式。林丰俗的花鸟画特别注重‘写’的韵味,运笔用墨无不脉络清晰。他注重笔墨功夫,但作画时却希望越出一般程式,同时也力戒制作味,雕饰去尽方见真趣。这一点,分明可见他一种地道文人式的审美意趣。大约是未被花鸟画家的声名负累,他也绝少门户家法的一定之规。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乃至黄筌、徐青藤等,都有些许似是而非的影子。用他题于画上的话来说,真正是‘南腔北调’、‘不计工拙’了。‘生、散、乱、杂”是林丰俗花鸟画独特之所在。其深层是基于林丰俗对于艺术的独到感悟与深切的理解,就像人们不时提到的‘无法乃为至法。’”

◎林丰俗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2001年

林丰俗的花鸟画,以平常心,以平易之笔墨,以若不经意的方式抒写出自己情之所感,心有所动之处。这样的画充溢着人情气息,即使是一般的观者也能从中感受其亲切感人的特性。对于林丰俗,这一点是同他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

而关于他的山水画,早些年我也曾写过这样一段短评:

“曾有人问林丰俗作画关捩如何,答曰:‘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个名句包含的既是一个方法,也是一种心态及一种情怀。它虽未必适合所有画家,却是解读林丰俗作品的最佳视角。作为当代岭南最具实力的山水画家,林丰俗的特质不在于大山大水和突兀离奇。面对自然客体的庞大资源,他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切入角度--乡村田园母题。田土村居,杂花生树,南方乡野的寻常景致一经他大胆地纳入艺术领域,再以鲜活灵动的笔墨语言出之,物象每每便带上一种含蓄的意韵,一种有如咏物诗般的隽永。很明显,林丰俗不太愿意居高临下地强调自己的审美发现,他对观画者采取了一种真诚、平等的交流方式。同样,这个角度也适合考察他雍容自信的运笔用墨规则。由此不难看到,林丰俗着力传达的是一种平淡自然、质朴无饰之情”。

◎林丰俗 公社假日 1972年

“需知妙语出天然”、“妙手丹青画如真”,这是他早年在《山水画书函》所一再强调的话。艺术上平易含蓄,为人醇厚随和,林丰俗把不可兼得的东西整合为一体。学养、画品、人格堪楷模,他已成为岭南当代画坛的又一座高峰。

2019年5月于广州

(梁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林丰俗 夔门栈道 1978年

◎林丰俗 金顶远眺岷山千里雪 1978年

◎林丰俗 滇池雨霁 1978年

◎林丰俗 小城会理一角 1978年

◎林丰俗 大渡桥横铁索寒 1978年

◎林丰俗 秦时明月汉时关 1979年

◎林丰俗 木棉 1981年

◎林丰俗 香溪 1982年

◎林丰俗 西陵峡口三游洞 1982年

◎林丰俗 南海明珠 1983年

◎林丰俗 郊原秋收 1985年


◎林丰俗 梅林人家 1985年

◎林丰俗 南国之冬 1985年

◎林丰俗 池塘人家 1985年

◎林丰俗 春来遍是桃花水 1988年

◎林丰俗 节近端阳 1988年

◎林丰俗 谷田耕春 1988年


◎林丰俗 小石潭记 1989年

◎林丰俗 中離谿 1992年

◎林丰俗 大坪日出 1992年

◎林丰俗 迟日江山丽 1992年

◎林丰俗 千峰耸立天连水 1992年

◎林丰俗 曹溪 1995年

◎林丰俗 丹霞朝暾 2000年

◎林丰俗 大地回春 2002年

◎林丰俗 岭上多白云 2003年

◎林丰俗 丘壑鸣泉 2004年

◎林丰俗 粤山初夏 2004年

◎林丰俗 清远峡飞来禅寺 2006年

◎林丰俗 松下问童子 2008年

◎林丰俗 醉翁亭记 2010年


◎林丰俗 桃花矶 2013年


林丰俗(1939-2017.5.13),广东省潮安县人。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4年毕业,分配到怀集县文化馆工作,1975年调至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1981年调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1999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