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淳:

旅行绘画。”

既然艺术来自生活,

那么生活必然是多样的,

艺术更需要如此。

节选自李意淳《自述》

李意淳,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中国水彩画年度人物”;河南省政府认定的高层次人才;郑州大学全体学生票选的“我最喜爱的老师”等。

获奖: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银奖(最高奖);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

《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第六届意大利法布里亚诺国际水彩双年展》优异奖。

展览: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第三届IWS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土耳其)》;

《2020第六届意大利法布里亚诺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第十三届墨西哥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水彩画)》;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之今日》(韩国);

《中国百年水彩画大展》;

《中国当代名家水彩艺术展》;

《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提名展》;

《祖国笑容这样美——首届中国水彩画风景画展》(特邀);

《首届中国小幅水彩画展》;

《第五届中国水彩画展》;

《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画展》;

《中国写实水彩展·第一回》(特邀);

《中国写实水彩展·第二回》(特邀);

《中国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美术作品展》;

《大卫国际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金沙滩中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峰格——中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中国当代油画展》(美国) ;

《中法青年艺术交流展》;

《中俄艺术家联展》;

《海峡两岸艺术家联展》;

《CHINA TO TAOS》画展(美国等);

发表:

《International Artist (国际艺术家·美国)》、《美术》、《美术观察》、《美术大观》、《水彩艺术》、《中国水彩》等刊物。

收藏:

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南美术馆、河南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等。

P/01

自述

近代以来的旅行画家,以约翰.派克(John Paiker)对我的启示最大。在派克看来,旅行绘画并非画家日常的采风或写生,而是以旅行为主体行为,将绘画作为对旅途的体验方式。约翰.派克在上世纪初,携带着简便的水彩画具游历世界,让读者通过绘画领略旅行的乐趣和收益。他的画不是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结出的果实,而象一部风物志,讲述了一种旅行者的观感。如果从文化的领悟和精神的传递来说,这样的态度未免是浅薄的,但是对于旅行画家自身的感受来说,乃是真切自然的。

旅行无疑给艺术提供了一种体验的广度。旅行的美好,在于它是自由生活观的象征,是丰富的生活趣味的象征。王小波曾经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生活的自由,像做自由的人一样,令人神往。既然艺术来自生活,那么生活必然是多样的,艺术更需要如此。虽然有的艺术家终身隐居,将绘画归结为一种完全属于个人的主观艺术,以一种连续而持久的索居方式,应对当今难以稳定和把握的现实生活。但如果我们把艺术的范围锁闭得过于狭隘,如锁闭在一时,一地,一些人,一种风尚环境这样一些界限之内,对于艺术毕竟是个缺憾。因为,假如艺术是为了创造,实现眼前没有的东西,那么前述的界限就不应当存在。今天我们能够依靠阅读和视听感知世界,就不应该总是沉溺于个人的内部世界,而是坚信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因而不再满足于描绘一些眼前景观。旅行让我们不断地踏上不同的路,看不同的景,体验不同的人文,旅行绘画的意义就在此。

旅行对于艺术的重要不言而喻。古代的艺术家如王希孟、范宽等人,是根据旅行所见,描绘出《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这样的作品。波西米亚风格的艺术也和旅行、迁徙密不可分。旅行的想法不同,决定了绘画观念的不同。无论哪种旅行的状态,都有对应的艺术产生。即使在抗战时期,也有画家在流亡的途中创作出救亡主题的作品。

世上的旅行观各自不同,崇尚波西米亚精神的旅行家喜欢无目的漫游,他们或作为探险家,或作为游吟诗人,将旅行实现为一种发现之旅。林语堂曾经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

然而,今天的旅行者已很难象先前那样,把旅行的乐趣寄托于“发现之旅”。由于视听媒体的发达,先入的印象总是无所不在。文史的知识不仅使我们生活在当下,而且使我们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当我们置身于卢克索神庙石柱之间的时候,它的样貌却早已不再陌生;当我们徘徊在巴黎街市的时候,却似在寻找雨果当年的讲述。或者说,因为雨果的缘故,我们才去到巴黎。我们会对远方的文化稔熟于心,甚至误把他乡当故乡。于是,先入之见在冥冥之中会在我们的印象中形成一种幻境,在读图时代到来的时候,这些幻境的素材会越发丰富,乃至超过现实。而当我们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却好像在印证幻境的存在。于是在我看来,如今的旅行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寻访之旅”。这样的旅行首先必具有一定的使命,即寻访和印证文学或影像中带给我们的,并令我们神往的某种意境,其中带有一些“黄金时代情结”,如同《午夜巴黎》中发生的故事。

对于旅行绘画来说,先期的印象往往比现实更具传奇性和经典性,一来是因为先前印象本身往往来自经典,二来是因为先期印象是相对恒定和持久的。而现实的体验则是短暂和片段的。现实的印象是那样脆弱和瞬息万变,一阵风雨、一缕阳光就会令它不攻自破,产生新感受、新意境。

由于先前的印象常常是美好的,或者,正是先前的美好印象纵容我们踏上寻访之旅,而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有时竟难免失落。相信每一个具有旅行经验的人都难免这样的体验。在寻访之旅中,绘画的感受必然遭遇来自幻象和现实两个世界的矛盾。印象的永恒和亲历的多变剪不断,理还乱,它们或挣扎或融合,或交织或纠结,辗转反侧,越是我们神往的地方就越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失落。关于先前印象与现实体验之间的差别,前者属于想象力范畴,后者属于感受力范。前者带有集体性,有时会和他人感受不谋而合,较容易获得读者共鸣;而后者属于个人经验,或能表现出个性,这正是艺术对生活的反动,也是旅行绘画有趣的地方。傅雷先生认为:“......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寻访与印证是当今旅行绘画中的当代性,旅行的绘画需要将先前的印象与眼前的景象统一和融合,去追求当下情境中符合先期印象的部分,或者说,是现实中符合梦境的部分,即寻找典型景观中的典型意境。这个过程即是“温故”和“知新”。

在今天我所追求的旅行绘画,已经不满足于象派克一样,将绘画作为一种风物志。而是在“温故”和“知新”的过程中,让艺术的思考获得生活的突破,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一幅单纯的绘画,只是徘徊在绘画技艺的初级体验,使艺术变得彻底乏味。我期待的旅行绘画作品不仅能浸染过往文化的丰富意涵,而且应该萌生出一些新意,就好比在新建的宅子里收藏着一些古董。

李意淳 (原载《美术观察》2012.5期)

P/02

艺评

李意淳幼年的时候,他曾经在父亲指点下,用绘图工具,按照机械制图的方法画出专业的三视图。那些枯燥的机械零件,让童年的他朦胧地认识到,像螺丝帽一样普通的物体,也隐藏着神秘复杂的构造和规律。而视角的转换能让我们发现事物有趣的变化。幼年的这些体验帮助他立体地理解看似平面的事物。养成他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形体的特点。此外,对机械的观察让他产生这样的意识:那些在形态有着不凡气象的事物,往往会蕴含神秘的功能和未知的力量,事物的内部力量与外部形象之间有神奇的联系。这些为他后来创作大量的建筑题材的绘画作品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造型基础。童年特殊的启蒙,让他的艺术生涯有了一个理性的起点。

李意淳的风景绘画作品,在近些年受到较多关注。早前曾经有台湾画家把这些欧洲题材的风景画作品发表在推特上,迅速在各国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中广泛转载。那时世界各地的读者们发现,这些作品画法纯正,语言清澈而传统,带有深沉的知性意蕴。无论是绘画技术抑或是艺术态度,都在表达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情怀和对人文的理解。读者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些绘画是欧洲人的作品,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作品来自一位中国艺术家。一次,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国立圣彼得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乌拉洛夫教授来到李意淳的工作室,在征得主人同意后,他端起未完成的作品仔细品味,然后感叹道:“俄罗斯已经很难找到这样好的画家了。”

李意淳在过去十几年间走过许多国家。不难想象,一个安于循规蹈矩生活方式的人,在看世界的旅途中获得怎样的满足。旅行让他实现了一个愿望,那就是自由地描绘丰富的世界。“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李意淳艺术行为中奉为圭夏的重要法宝,也是他观察外部世界的理性思路。作为一名在艺术上“挑剔的完美主义者”,需要做到“搜尽奇峰”才能比较全面完整地审视世界,才能提供给艺术家理性选择的机会和自由。搜尽奇峰之后才能使艺术形象在典型、概括同时不失去真实,将之前虚拟的感受变为真实感受。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尽可能地徒步走遍全城。从他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必是对所表现的对象作过系统深入的考察和了解。

主题性是李意淳风景画的一个特点,这里的主题指的是画面的形象主题,而非作品的思想主题。主题无疑是李意淳作品的灵魂。在他的作品中,形象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借助主题形象来表达思想主题。他的作品虽然尺幅不大,却大多有一个鲜明丰满的主题形象。我们经常能见到他那些小规格,大创作的作品。往往一件八开以内的作品,也会出现主、次景物,同时远近空间落落有序。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理性地思考布局画面已经养成习惯。

李意淳经常将历史建筑作为画面的形象主题。例如,在西西里采风的时候,他的素材库里搜集了大量西西里乡间的中小型教堂和修道院。之所以选择乡间,是因为那里保留了更多质朴的历史痕迹,给人的感受更加本质。西西里宗教建筑大多数属于巴洛克式风格,在现今,这些历史建筑呈现了雄伟、奢华、悲情与颓废。虽然它们在建筑设计上受到不同的传承,却都有着复杂的历史、地域的渊源,在形象上给人以恒定的印象,具有一种文化的循迹感,是凝固的叙事。当然,风景中建筑的绘制难度自不必说,很多画家在风景画中回避建筑,尤其是复杂的结构和细节,但是对于李意淳来说,却正好用到了童年以来打下的造型基础。李意淳是通过建筑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建筑所体现出的文化复杂性的探索,是吸引作者的重要方面。将宗教建筑作为作绘画品的形象主题,正因为这些形象符合作者心目中的画意。对造型的极度敏感,帮助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将情感内容与外部形象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精深的造型功力和长期不懈的积累,更需要艺术家深刻的体验与思考所形成的感受能力。形象与情感有时会相向而行,感受能力的形成常常在内心情愫与感人的面目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就像布列松曾经说过的:“世间万物都有其组合得最完美的瞬间。”

在李意淳的作品中,形象有时并不明朗,却意味深长。这是艺术对象给予作者的真实印象。有些感动我们的形象,在尚未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却早已抵达我们的内心,产生出沉浸式的感悟。对视觉形象的适度控制,体现了他在艺术表现中理性思考的另一面。忻东旺认为:“形象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承载情感和趣味的信息。”在达成作品主题表达之后,作者常常有选择地放弃画面中多余的东西。

在不同风格宗教建筑形象中,西西里的呈现的印象是雍容、浪漫与散淡,苏格兰则是冷峻、凝练,波西米亚则有天真与诙谐。在精神层面,已经很难分析这些画面中的形象属于客观状态还是主观印象。李意淳艺术的对象往往在陌生的远方,却经常将陌生的地方画出熟悉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有着天然的对于文化融合的向往,对于远方的向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当中,人类不必拘泥于一种文化的基色。艺术作品能够寓意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方式,与地理的距离无关,也不会感到水土不服。这些源于感受力启发产生的创造力。

绘画在今天的不断膨胀,造成艺术家对形式语言的极度追求,这些又反过来说明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内容匮乏的时期,似乎画什么不重要,怎么画才重要。但在李意淳的艺术中,思想内容则是艺术表达的主要诉求。李意淳认为艺术作品内容中关于情感的表现,是当代绘画艺术最富有魅力部分。表现主义艺术在今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有趣的是,鲜明的内容特色本身又反过来形成李意淳作品强烈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不仅仅依赖绘画语言,更主要来自作品内容独特性与视角。他的欧洲系列风景作品,即是依靠内容的表达形成了作品的整体印象与符号性。

人类复杂的情感体验,能够寄托于过程和环境。意境是表现主义风景艺术的主要追求。他认为东方艺术家应该充分继承“意境”这一宝贵遗产。我们总能在李意淳的风景作品中体会到他对于意境的追求。他的作品在表现理性力量的同时,伴随着表现主义的深沉的情感旋律,王维新先生评价他为“理性表现主义。”

理性表现主义是李意淳艺术方法和态度,理性对于艺术家至关重要的,理性帮助艺术家形成方法,造就思路。艺术家需要理性地看待时代对艺术需要,理性的方法帮助艺术家实现艺术,理性地建立艺术理想,理性地规划有限的艺术生命。

李意淳认为“情感”是艺术家的第一生命,现代表现主义是表达情感的,作为一位拥有丰富的感情世界的艺术家,表现主义是李意淳对艺术道路的理性选择,也是文化意识的体现。现代表现主义可以通过肖像艺术探测人性,表现人的情感状态。而在李意淳的作品中,将建筑作为作品的主题,则是间接地表现表现人。这不仅因为建筑本身构筑于人类思想,建筑更蕴藏了人的群体性和深远性。历史建筑见证了人的延续,宗教建筑象征人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李意淳艺术中的建筑主题是与肖像艺术相通的。

李意淳是“技术流”。能够在透视准确的前提下,徒手画出复杂的几何形体。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复杂的透视关系,进而将透视规律运用于情绪的表达。通常情况下,他在在表现建筑的时候,对大部分体量、轮廓和色彩都做了改变,只是经过改变的形体能够更好地与画面融为一体,也似乎更加舒适合理,使人不易察觉。作为一种“质”重于“文”的艺术,他不愿意让绘画的语言过于彰显,趋向于隐晦地运用绘画语言,将语言沉浸在叙事气氛的后面。着重于作品在内容上的创意与发现。他认为:“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是一个点子。”主题形象、刻画方法似乎与读者保持了舒适的距离。在塑造形象美的同时,语言美需要自然地流露。避免让人感到“技巧的高超”而要让人感到“意境美好”。在主题和语言之间做理性的调和。不求所谓视觉冲击力,而求隽永悠长的文化回味。他不求快感,不辞辛苦,却能带给读者长久的回味感。认为这样的作品才能在平民化的现代社会体现出艺术的价值。

李意淳追求艺术作品的智性与知性,他喜欢王小波的话:“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因此,他的风景艺术有知识分子看待世界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他不满足于将风景画当成怡情的小品。也不会在风格与样式中随波逐流。他认识到在追求艺术语言的时代,文化视野的重要性。艺术技能、艺术观念上的大量积累与宽广的艺术阅历,决定他在艺术思潮的风云变幻面前理性地坚持做自己平静稳健的艺术。

原载《美术大观》有删节 栾泓伟

P/03

作品回顾 (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理)

李意淳

《落潮的海岸》

水彩画

36x27cm

1989

李意淳

《山楂树和柿子树的落叶》

水彩画

110x66cm

1998

李意淳

《阳光与曳影》

水彩画

58x76cm

1999

李意淳

《顺河路16号院》

水彩画

58x76cm

2000

李意淳

《子夜·开罗》

水彩画

76x55cm

2009

李意淳

《消失线》

油画

120x160cm

2010

李意淳

《彼岸线》

油画

200x120cm

2012

李意淳

《圣梅尔》

油画

180x120cm

2015

李意淳

《波西米亚的冬季之二》

水彩画

55x38cm

2015

李意淳

《福州路的黄昏》

油画

80x120cm

2016

李意淳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之一》

水彩画

36x55cm

2017

李意淳

《西西里的雨》

水彩画

38x55cm

2018

李意淳

《秋远图》

水彩画

76x55cm

2020

李意淳

《消失》

水彩画

38x55cm

2020

李意淳

《锡耶纳风景之一》

水彩画

38x28cm

2020

(Hereby memorial)

// 展览信息 //

// 关于西雨美术馆 //

西雨美术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现有1号、2号两个展馆,面积近1900平。美术馆下设艺术展厅区、艺术商店咖啡区、文学艺术教学区等功能。西雨美术馆秉持 “艺术教育支持艺术发展,艺术发展反哺艺术教育”的运营理念,旨在推动中原地区的当代艺术建设与发展,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让大众与家庭习以为常地走进美术馆,让艺术与美物开开心心地回到千家万户。美术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艺术家课堂、亲子艺术课堂、文艺讲座、艺术沙龙等活动,提供家庭艺术、青少儿文学教学服务;艺术品、艺术衍生品、艺术咖啡饮品消费等艺术服务。至今,西雨美术馆已举办了包括“同传复调III:东风西渐”当代艺术展,“星星计划:2021郑州儿童艺术项目”,“工作室生产:2020郑州艺术地图”,“同传复调II:反复>涂抹”艺术展,“旖旎:刘峰艺术项目”, “选修III: 眼中体/桥下树”,“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三回:‘万花筒’的一百个指标”,“同传复调I:上墙落地” 艺术展,“同传复语”当代青年艺术展,“选修II: 绘?制作的艺术”,“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二回:巴洛克的春天”,“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一回:异象”,“贾靖:艺术创作中的图想表达”,“郭锐的铁线游丝描”,“来美术馆过元旦”,“楼上论坛系列讲座”在内的几十场展览和活动。

西雨美术馆1号馆,初建于2016年,重装于2021年,该馆位于郑州市商城东路8号(商城东路与未来路交叉口向东200米星程酒店隔壁六楼),面积达900平米,含标准化艺术展厅、美育教学区(文学素养教育中心、家庭艺术素养教育中心)、艺术商店咖啡区三部分,其中艺术展厅350平,美育教学区350平,艺术商店咖啡区200平米。1号馆展线长110余米,展墙高3.2米,配备有专业的美术馆灯光设备及相关设施,可展示常规的架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多媒体等艺术作品。

西雨美术馆2号馆,该馆建成于2017年,位于郑州荥阳高山镇竹园村,面积近1000平米,含标准化艺术展厅、艺术商店、艺术书店、室外场院四部分,其中室外场院600平,艺术展厅320平,艺术商店、书店160平,2号馆展线长100米,展墙高6米,配备有专业的美术馆灯光设备及相关设施,可展示较大尺寸的架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多媒体等艺术作品。

// 入馆须知 //

实名制登记及健康码:入馆前需自行佩戴口罩,出示本人预约时的有效证件、健康码,并登记入馆;(如14 天内曾有重点疫区旅行或居住史将谢绝参观。)测量体温:入馆前,您需接受体温测量,如有发热(≥37.3℃)、咳嗽等异常现象,将谢绝参观;自我防护:入馆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不可摘下;并且在排队和观展时请与他人保持1.5 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密集:每日参观人数限定300人次,瞬时人数不超过40人;限流措施:建议您参观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注意事项:请勿在馆内喧哗、打闹、触摸展品,严禁在展厅内使用闪光灯,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展厅内,严禁携带宠物进入展厅,严禁在展厅内饮食,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如未及时预约者,可在现场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