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261期美术新闻

近年来,“国潮”“国风”等热词纷纷涌现,清华大学文化发展创意研究院在《国潮研究报告》中用“中国潮流+中国风潮”来解释当下走红的“国潮”一词。这背后,是传统文化资源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如故宫文创推出搞笑风帝王像的产品等,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添加艺术性,让带有故宫相关文化符号的生活用品走入千家万户。在多元的附加价值中,“国潮”能够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市场供需双端改变的背后,是大众对以传统文化价值为主流的理念的认可。一支故宫文创口红、一张国家京剧院脸谱面膜,都是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在国民生活层面的自觉表现。

“国潮”商品在消费市场中掀起热潮,并非只靠大众“追根溯源”的心理认同。青年新生代为主体的消费者认可的不只是某些优秀的设计,而是“既老又新”的创新处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艺术真的“过时”,相反的,即便某些表现形式不再普适,但优秀作品中的思想性、艺术性依然可以与前沿科技和审美创意结合,以新的生命力融入当下时代。如当代主流消费者已不再使用文房四宝作为日常书写工具,但故宫文创的《千里江山图》创意书签、十二花神系列中性笔等又把传统艺术以新的方式带入市民生活。

显然,这种创新并不局限于消费概念里,新科技和新理念的注入,使得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呈现全新效果的可能性。河南卫视自2021年春晚的《唐宫夜宴》后,佳作频出,这些作品大多以借用的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展现传统元素,如《洛神水赋》借用了敦煌壁画的“飞天”的元素和《天问》中的洛神传说。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绝不单纯是直接剪裁拼贴、复制挪用,而实质上是一种用新的材料、色彩、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处理这些元素,以呈现新形象和传递新思考的方式。

当然,这种借用表达的方式依然有一定局限性,传统的元素不仅可以有形式的创新,也应该被转化出新的观念意义,使其增值和扩展,并且与当下现实更好的融合。

裙裾飘摇,长卷缓开,600年前的富春山水风光,刹那入眼来……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令观者如仙游山水,深浸闲逸之境。尽管《富春山居图》传神,但节目并没有直接对画作进行缩放和投影,中央美院师生手工绘制的252幅大小山水元素和西泠印社创作的字幕元素等传统文化元素,与CG特效手段、抠像与追踪摄影技术等新技术结合,再加入海峡两岸的各位演员们的或舞或歌、或吟或行的表演,彻底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为传统艺术增添了新的意义。

《忆江南》的成功显然不是孤例,同年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把中国传统绘画、舞蹈、音乐与时代前沿的舞美设计、视频剪辑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让青绿山水在观者眼前活灵活现起来,更让每一位观者都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精神。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是从画作成型的角度入手,以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有机融合的舞蹈诗剧诠释中华民族传统的“大国工匠”精神,这是对当下艺术创作生产的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展现,正是推动大众审美进步和民族凝聚力持续提升的最好方式,也是助推我国以高度文化自信进行大国外交的良好方式。近来,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无论是借鉴《潇湘奇观图》等中国长卷山水画的场馆景观工具包,还是深受喜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都融入了传统艺术的元素。

利好之余,弊患亦存。盲目追求“国潮”而不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现象、追逐利益而精华与糟粕不分的现象,已经在持续发展和向下普及过程中冒出。如何去更好地进行引导更多创作者深入了解传统、摸清创作规律,就成了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毕竟,“借古”虽好,不可“啃老”,优秀的传统作品往往是历久弥新的,优秀的当代作品更应是“既老又新”的。■

编辑| 李振伟

制作|冯雅颖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