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梅明
2022年新春伊始,王慧斌当代艺术沙龙揭幕庆典在京隆重举办,反响热烈!
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爱好者和评论家们,纷纷撰稿赐文。为飨读者,2022年3月28日特举办在线论坛,精彩发言,摘录于下。
美的交响乐
唯星空与美必须坚守
沈敬东(当代艺术家,后波普艺术杰出代表)
不知怎么的,提到王慧斌我就联想到凡高,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不一样的天才,一样的星空。
王慧斌画鸟笼子画青花瓷一画就是十多年,他是执着的,甚至是固执的,他的画好像是他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他的画不是让人一眼就喜欢的画,他是画给未来看的吗?
可是他不管这一切,他仿佛是艺术极致之美的顽固追求者,只知耕耘,不问收获。
历史往往会开相反的玩笑,淡泊名利,不一定就门庭冷落鞍马稀。
2010年以来,王慧斌以他的执着和坚守,以他对艺术、对文化、对社会的理解,以他不懈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首先是文学界、诗歌界等一些社会精英关注了王慧斌,初步理解了他作品的含义,纷纷写文章阐释。
在他们的解读下,王慧斌的作品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精神,传达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凡品味。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王慧斌的画和凡高一样不是为了赏心悦目而画的,他仿佛身兼着一种责任,不自觉地记录了一个时代最隐秘也最狂野的心路历程。
每次去纽约莫马美术馆,凡高的《月夜》那幅不大的画前总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画的旁边也总是站着一个高大魁武的让人望而生畏的黑人保镖,让你无法靠近画很近,这是只有凡高才能享受的待遇。
想想凡高的生前就使我黯然神伤,我在想,当百年之后,当我们的荣光全部淡去之后,王慧斌的画放在美术馆里,是否能有凡高的待遇吗?
世界性绘画语言的集大成者
李邦耀(画家 评论家)
王慧斌内心的沉重需要释放并演化为一种力量,画面厚涂的颜色、堆砌的肌理是想努力营造一种凝重的、铸铜般的雕塑感,如作于2011年的《笼系列NO16》、2012年的《笼系列NO18》等较为典型。
除了精神线索带来的语言风格的影响外,王慧斌的绘画应该还受到其他画家的启示。
墨西哥画家西盖罗斯,他的壁画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夸张的造型、气势磅礴的构图、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感闻名于世;在王慧斌的绘画中,重复排列的、铸铜般的、不断延伸的人群、闪烁的光芒同时试图制造另一种宗教氛围,如《笼系列之NO19》。
德国画家伊门多夫的绘画是否会给予他更多的暗示呢?伊门多夫通常采用字母、政治人物及符号、流荡的、散发着一种诡异的幽光的线条,反复覆盖交错的颜色,隐喻、象征性地表达德国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悉心分析王慧斌绘画中的细节,鸟笼、鸟巢上溶解的红星 、溶液的流荡与斑驳如《笼系列之NO28》、《笼系列之NO30》,略带涂鸦式的背景、厚涂式的手法,看上去似乎不经意的涂抹,实则是饱含隐喻之意。
在《笼系列》期间,王慧斌也画过《惹青花》系列。在这些作品中,他尝试将民间元素融于绘画中,青花、熊猫、美国式礼帽成为新的绘画语言。
粗犷原始的美
张先光(评论家)
艺术不是用来装饰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宣言。这也决定了在表现手法上慧斌必须要打破传统,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内容题材的手段来突出主题。
慧斌在创作观念和技法层面表现出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在具象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主义风格独特的表现力,从视觉符号、形象特征、历史经验、政治行为以及材料技法等不同方面各自进行综合。
他尤其强调造型、强调激情的表现和画面的力量感。
他采用表现主义的技法,通过形式上的强调,物象脱离了物象本身的束缚,使得色彩的冲击力得以提高,引发观者对色彩而不是对内容的关注,展示了当代绘画的多元可能,开辟出绘画中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从美学角度看,《笼系列》通过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体现了某种朦胧的创作冲动,探究一种重主观表现的视觉形式,唤醒人们对有机生命、真实之美的感知。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犷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
善的交响乐
终极关怀的探索
吴鸿(评论家)
王慧斌的作品有着一种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式的野心,因为他总是试图在探寻着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些终极问题。
看他的作品,也总是使我想起那个古老的关于人自身的终极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不同于在高更的作品中那种带有启蒙主义色彩的理想主义式的追问,在王慧斌的作品中,这种追问显然变成了一种后现代主义式的悲观的反思与自嘲。
在王慧斌的作品中,一方面是挪用了人类历史中各个文明阶段中的一些经典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则是在使用这些符号元素的过程中,又有意识地模糊、混淆着这些元素明确的意义所指。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隐喻意义的象征性场域背景:它既可以指向人类历史上某个时间阶段,又可以超越这个时间阶段;既可以指涉某个文明阶段中的社会特征,又可以具备人类文明史中的普遍一般的意义;既可以属于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又可以具有广泛的全人类的思考价值。
之所以它既有所指,又抽离了这种具体、狭隘的有所指,所以,它在时间的历时性和空间的共时性上都具有了一种普遍性的象征性隐喻。
是修行,亦是人生
火凤凰(著名作家)
能画出疼痛,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艺术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是感性的,是复杂与单纯的交替,是人品与气质的融通;天真和深邃,复杂和简单,放纵与克制,这些从来不矛盾。
他的画看似全是不堪和绝望,犹如孤鸟无枝可依,而他的心却是热的,他在画里藏了自己,充满自由和批判精神,充满救赎和悲悯,读懂他的画,便读懂了他内心的古朴和沧桑。
而王慧斌在试图将鸟从冰冷锈蚀的金属笼中释放出去,冲破层层禁锢与腐朽的思想;他从不为创作而创作,他为悲悯和解脱而创作。
这是一种极大的力量,尽管绝望,尽管悲戚,却有一种强悍的精神在支撑,这是艺术的本质,也是个体思想与心性的体现。
一个人的内心若有凄风苦雨的摧残,如何还能有拙朴天真?
然而对艺术而言,这正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修养,素朴和童真是艺术创作的基石,若一个人老于世故,麻木不仁,那不可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家,身上绝无奴性,他用画笔将精神与肉体合二为一,在大俗和大雅之间轻松的转换。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带着使命的,有些人用文字,有些人用画作。
人生的某一个时刻,会忽然明白了一段文字,或一副画作的意境。
无论是文字还是画作,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都能殊途同归,彼岸相见。
这是修行,亦是人生。
信仰与艺术亦不可辜负
白雪(诗人)
王慧斌,一个如梵高般对艺术极之执着的艺术家,他深深地知道人生除了诗和远方外,还有信仰与艺术不可辜负。
他的精神,便如天空星辰一样的,在人间的黑夜中灿灿生辉。
慧斌是有艺术禀赋的,披着艺术家的外衣,却做着哲学家的活儿。
他的画作绝对不是一种手艺而已,他不屑于只玩手艺的创作,手艺的创作只是一种模仿。慧斌的作品是独具一格的,就如他的思想理念是独一无二的一样。他的作品是有力量的,因为他的思维带给了我们深刻又深远的反省。
担当无涯,他的创作就无涯。
创作还在,他精神就不会死。
精神高远,他的画意就高远。
真的交响乐
超级符号的集中运用
张绍民(诗人、作家)
艺术家用自己的超级符号来解读现实,即对生命进行完善的建设。
超级符号的集中运用就是为了艺术的效果集中。
艺术家要建设被毁坏了的灵魂,把内心混乱的秩序恢复过来。对现实的担当就是为了让内心的光线回流到光的种子即生命树本身那里。
艺术家的画刀成为了解刨的手术刀,刀起刀落之下,艺术成为手术,成为思考的艺术手术,要把得救的力量呈现出来。
在王慧斌的艺术里,呼吸到了最深处的自由。
“鸟人”的骊歌
姜丰(作家、诗人、诗歌和艺术评论者)
王慧斌的笼子如同多主题的合奏,奏鸣了一曲“鸟人”的骊歌。
这个鸟人喜欢八大山人、诸葛亮、孔子、张爱玲、克拉克洛瓦、梵高,最终落实在画面文本上却将所有这些人置入了笼子,等于将他们统统放到他的“现象学剃刀”下重新审视了一遍,这才贡献出他的新图式景观:笼子占据了所有可能空间,然而归终打开的,还是召唤而来的无边无际的自由可能,不仅是在实现艺术语言的纯化与表现,而是在彰显对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的双重叛逆中重塑历史人的主体性。
有如老子《道德经》的境界,“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是一种“余”的境界,从有余到无余,最后在艺术语言的递嬗中完成救赎之旅,剩下的如果只能有一样东西,那么可以是作为纯粹物质形式体的笼子,实体化的物。一个标示纯粹创造发生的发生点。
布封说,“风格即人。”
王慧斌的不断实验过程中,一步步选择风格,也被风格选择。归终走来,形成了他现在有独特鲜明个性语言风格的画风。
笼、鸟人与鸟语
王昭旻(诗人、画家)
鸟爱翱翔,终究飞不出现实的笼子。
他虽有鸿鹄之志,但不能任意放飞,终日沉湎于他的笼子世界里……
鸟人哥哥常自言自语,每天自然是对着笼子说鸟语 。
鸟语亦似曾相识,可人听来也必定有点晦涩,有时悦耳得让人心跳,有时婉约得让人动容,有时凄厉得让人侧目,有时聒噪得让人抓狂,有时低沉得让人窒息……凡此种……
东方的"卡夫卡"
无名(评论家)
卡夫卡生活在二战前后,经济大萧条,社会大动荡。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王老师的笼鸟系列和卡夫卡有异曲同工之处,卡夫卡是用文学语言剖析社会矛盾,王老师则用绘画语言来诠释社会及人性的诸多问题,他们的艺术时时刻刻都在为人类敲响警钟,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当面对着过去,他们的心是沉重的,有坎坷,有无奈。
当想到未来,他的心灵是无从寄托的,是忐忑不安的。
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绝望。文字与绘画是他们思想和灵魂的寄托,把希望都寄托在稿纸与画布上,把人生的坎坷和磨难都尽情释放,从而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王老师更进一步,把西方的经典故事用东方的意象重新解构,打破了中西藩篱,创作出了全新的视觉体系,让人耳目一新又久久思考回味!
我敢断言:王慧斌老师将会是东方的卡夫卡!
主编寄语:论坛的举办,既是一个时期的总结,也是对上一个时期的告别,还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启。
对于艺术家而言,使用成功范式是轻松的,否定过往的创新是痛苦的。但追求安逸如温水煮青蛙,慢慢把我们的活力窒息掉。
艺术家过往的成功既是肥沃的养料,亦是最大的牢笼。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期待慧斌兄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自由飞翔,谱写更多更好的真善美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