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迈尔

平神秘的普通保姆“藏”了十余万张绝不普通的摄影佳作,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作品在她死后横空出世。我们为什么看不够薇薇安·迈尔?她如同一粒骰子,掷出前,没人知道会停在哪一面;她像很多人,却无可替代。百转千回,让我们透过她的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特约撰稿人李离潸的独家报道

生平神秘的普通保姆“藏”了十余万张绝不普通的摄影佳作,直到2009年83岁离世后,她的作品才在偶然间一夜爆红——在美国“业余”摄影大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横空出世的这十几年间,有不计其数的文章反复传颂她传奇又神秘的故事,有被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带你一起《寻找薇薇安·迈尔》,还有马不停蹄的展览在世界各地引人驻足(2021年刚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过)。

可即便如此,人们始终对她看不够。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2009年4月21日),“自拍”(左:1954;右:1955)

此刻正在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i Musei Reali di Torino)内举办的“薇薇安·迈尔:未发表”摄影特展对此是最好的佐证,她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但在2022年春天开展后,入场处依旧大排长龙。

▲“薇薇安·迈尔:未发表”(Vivian Maier. Inedita)摄影特展排队现场,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Musei Reali Torino),2022年2月 ?ANSA.it Foto

展出至2022年6月26日的薇薇安·迈尔摄影特展将“未发表”打在公屏上并非噱头,单从展出数量上来说,本次展览上的薇薇安·迈尔作品数量几乎是去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时的三倍,且相较于北京展览以其自拍系列为主的内容呈现,都灵现场250+量级的展品含有诸多先前从未露过面的作品,包括薇薇安·迈尔于1959年在罗马、都灵、热那亚的意大利之旅中拍摄的照片。时隔六十载,这些作品第一次回到它们被拍摄的土地上。

▲“薇薇安·迈尔:未发表”(VivianMaier. Inedita)摄影特展都灵现场,摄/李离潸

除此之外,现场还展出有10段由薇薇安·迈尔掌镜的超8毫米影片、稀有的彩色作品、本人录制的原声音频、她使用的相机与她自拍中标志性的帽子……“组合拳”出击的展览,为她耳熟能详的老故事注入层出不穷的新看点。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的相机以及部分未发表过的作品 ?RaiNews

据意大利艺术文化杂志 ArteMagazine 报道,在展览承办方都灵皇家博物馆馆长恩里卡·佩奇拉(Enrica Pagella)的眼中,薇薇安·迈尔的很多作品“仍然不为人知”,观看薇薇安·迈尔的展览就像是在跟随她“寻找自己身份的私人旅程”。她的作品有力地打破了文化界限、能够吸引到不同背景的人,她极具个人属性的摄影语言对观看者来讲拥有天然的吸引力。

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反复欣赏她的作品,并乐此不疲地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再一次的分享传播,这种吸引力源自作品,也源自作者——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莫林(Anne Morin)在接受意大利媒体Discorsi Fotografici Magazine采访时所说:

“尽管薇薇安·迈尔的作品在她有生之年未受关注,

但她最终与罗伯特·杜瓦诺、海伦·莱维特等一众摄影大师一起进入了摄影史。”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自拍

# 盲盒开启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的作品像是被装在一个宝葫芦里,只要晃一晃,总能倒出新酒来。毕竟,她留下了15万张左右的底片、成百上千的照片及未冲洗的胶卷,至今仍有数量庞大的盲盒等待被开启。

内容为王。

薇薇安·迈尔留下的摄影遗产,从质到量,最不缺的就是内容。

因为寄存逾期而未付款,这些被薇薇安·迈尔深藏一生、从未与他人分享的“精神角落”于2007年出现在芝加哥某仓库的拍卖会上。除了摄影相关之物,几百个储物箱中还装有薇薇安·迈尔收藏的报刊、账单、票据、信件、粘满贴纸的旅行箱、衣帽鞋子等等。毕生物品被拍卖的一年后,时年82岁的薇薇安·迈尔在冬天的冰面上摔伤入院。当买下她摄影作品的芝加哥人约翰·马鲁夫(John Maloof)将其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时,薇薇安·迈尔已在2009年的春天里长眠。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被拍卖的物品:未冲洗的胶卷(左上);票据与信件等(右上);鞋子、胶片等(左下);部分储物箱(右下)

人们等不到薇薇安·迈尔的自述了,只剩这些遗世之物拼凑出云里雾里的人生历程——她与人来往不多,没有伴侣子嗣,没有亲密朋友,似乎刻意与所有人保持距离;她极为看重个人隐私,在自录的音频中,薇薇安·迈尔直言自己是一个“神秘女人”(the mystery woman)。

所言其实,薇薇安·迈尔确实神秘。与她关系走得最近的是雇佣她当家庭保姆的雇主,而在她离世后的访问中,他们很多人不清楚她的家庭与背景,甚至不清楚她在拍照、并一直以为她是出生在欧洲的法国人。事实上,薇薇安·迈尔于1926年2月1日生于纽约,妈妈是法国人,爸爸是奥地利人。在纽约的国家档案馆可以查到薇薇安·迈尔的出生证明,但就连追溯家族历史和世系的系谱专家也甚是挠头:“整个家族都很神秘”,至亲之间并无联系。在薇薇安·迈尔4岁时,这个家庭就没了爸爸的身影。1965年,薇薇安·迈尔的姑姑去世时将遗产留给了朋友,而不是唯一的侄女。

薇薇安·迈尔的法国口音迷惑了不少人,这是因为她童年时期一直与妈妈生活在法国,直到二战时的1939年才和妈妈一起返回美国避难。片段的记录显示,她于战后再次前往法国生活,1949年前后,在法国乡间的薇薇安·迈尔开始使用柯达布朗尼简易照相机拍摄建筑、风景与肖像。简单易学、售价便宜,柯达布朗尼是为普及摄影而生的,它让摄影不再是富人&职业摄影师的专属。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的柯达布朗尼相机(Kodak Brownie Box Camera)

1951年,25岁的薇薇安·迈尔独自返回美国,这一次她的妈妈没再与她相伴。她在纽约进过血汗工厂,随后开始担任保姆与家政人员,这是她余生的饭碗来源;她带上相机,走上街头,这是她余生的心之所向。

# 街头捕手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带着她的柯达布朗尼走上纽约街头,但这个没有对焦和光圈控制系统、仅有一个快门速度的“玩具”显然无法匹配她的天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52 年,薇薇安·迈尔斥巨资购入禄莱双反(Rolleiflex),这台相机与她相伴多年,在诸多自拍作品中随主人一同出镜。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自拍,1955

新相机的使用应该会让薇薇安·迈尔感到相当趁手,因为禄莱的取景器位于相机顶部,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机身主体大约位于人的腰部位置,这意味着不用举起相机、只要悄悄低一下头就能完成拍摄,拍摄对象很可能浑然不知。同时,不同于街头摄影常用的35毫米相机,中画幅的禄莱也使薇薇安·迈尔的作品能呈现出更多细节,她的经典风格随之逐渐成形。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纽约,左:1953;右:圣诞夜,1953.12.24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纽约,左:无日期;右:1954.10.31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纽约,左:1954;右:1954.7.27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纽约,1954

1956年,薇薇安·迈尔从纽约搬到芝加哥。她住进雇主詹士伯家中(the Gensburgs),成为照看三个孩子的保姆,拥有了挂着锁的自己的房间。白天,她带着孩子上街;入夜,浴室成为了她的暗房。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的“浴室暗房”

与薇薇安·迈尔同时代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曾在《帕洛马尔》中写道:

“如果时间也有尽头,那么时间也可以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地加以描述,

而每一瞬间被描述时都会无限膨胀,变得漫无边际。”

从纽约到芝加哥,手持相机的薇薇安·迈尔在街头寻觅时间的尽头,

自称是“间谍”的她更像是岁月神偷。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芝加哥,左:1960;右:1962.9.18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芝加哥,左:1950s;右:1962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芝加哥,左:1965;右:1963.1.31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电影《窈窕淑女》芝加哥首映式上的奥黛丽·赫本,1964.10.23

欣赏薇薇安·迈尔的作品,确实会禁不住让人联想起一众摄影大师:她有卡蒂尔-布雷松的“决定性瞬间”,也闪动着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式的人文之光;她与卡拉汉(Harry Callahan)一样自学成才;古怪之处,又常拿来与戴安·阿勃丝相提并论。

▲左侧: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右侧: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wikipedia

像很多人,薇薇安·迈尔却无可替代。如同一粒骰子,掷出前,没人知道会停在哪一面——同样是拍摄小女孩,当她摁下快门后,可 “寒”亦可“暖”。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加拿大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无题

相较于薇薇安·迈尔难解的个人经历与心路历程,她的摄影作品易读得多。幽默,忧愁,甜蜜,迷惘,欢愉,冲突,无力,安宁……没有刻意叙事,薇薇安·迈尔所见到的日常便是她的主题。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纽约,1956.9 ;右:无题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芝加哥;右:纽约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1955.11.8;右:纽约,1954.8.12

画面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薇薇安·迈尔捕捉画面的核心相当统一,仿佛跨越时代和国界、种族与肤色,记录下一如你我生活的百转千回。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芝加哥,上:1973;中:1976.10;下:1976.5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自拍

#闹市幽居客,潜游天地间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为人们呈现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生活最为迷人的窗口”,她的名字也因此常与拍摄《美国人》的罗伯特·弗兰克放在一起被人讨论。但环游美国拍摄的罗伯特·弗兰克是在古根海姆奖金资助下完成的《美国人》,薇薇安·迈尔的“美国人”靠的是自己的保姆工资。

▲上图: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2019),纽约,1948 ? Robert Frank . Courtesy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Collection,Winterthur;下图: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纽约,1954.5.28

从上帝视角旁观薇薇安·迈尔的一生,她这辈子没赚过大钱,似乎也从未想过她的摄影技术足以谋生甚至赚大钱——保姆这份工作正合她心意,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上街拍照,赚来的钱只要够她买胶卷就行。当她上了年纪、不能再做保姆后,手头拮据时她也出售过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不缺钱呢?她甚至不会给任何人看她的照片。

然而,这样“不富裕”的薇薇安·迈尔却一个人环游过世界。她在1951年和1955年的纽约时期北上去过加拿大;到了芝加哥时期,她又花三个月假期南下拉美,留存的旅行社单据显示她的足迹遍布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西等地。

▲1957年,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的拉美行程单

1959年,薇薇安·迈尔可能在法国家乡出售了一处房产,换来的资金不仅促成了本次展览所提及的意大利之行,更使她从非洲到亚洲转了一大圈,埃及、叙利亚、印度、泰国、越南、中国等地都出现在了她的照片中。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法国,1959;右:加拿大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埃及,1959;右:亚洲,1959.6.27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左:自拍,泰国曼谷,1959.6.15;右:香港,1959.5.23

算不上有钱的保姆愿意花大价钱环游世界,她是穷还是富?一个对世界敞开怀抱的人,却在人际交往上几乎拒绝所有亲密关系,她是开放还是保守?薇薇安·迈尔的身上似乎存在不少自相矛盾之处,在她照看过的孩子中,有不肯吃饭的孩子说她会往自己嘴里硬塞饭,但她又被詹士伯家的孩子形容为《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中“仙女保姆”——薇薇安·迈尔与这家人生活了16年,直到三个孩子长大才离开,但此后数十年都没再与他们联系。

她喜欢谈论电影与政治,会带着富人区的孩子去看穷人生活的环境,她教他们要去看“真实的世界”,也告诉他们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她带着孩子们去百货大楼薅大把免费试吃的糖果羊毛,松弛得像你随时想一头扎进去的棉花堆;但你不能亲密地叫她“薇薇”,如果有人不小心称她为“迈尔夫人”,她会一下子竖起防守的刺:“我是迈尔小姐,我为此感到自豪。”

对于薇薇安·迈尔,人们很难做到“关注作品,远离生活”,虽然谁都有秘密,但她就像佩索阿《惶然录》中的人物:“他眼神里有一种飘忽而确切的智慧之光,但他的脸上经常暗云浮现,那是精疲力竭所致,是挥之不去的冷冷忧虑——这一点在其他人那里很难看到。”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自拍,1955

詹士伯家的孩子最终在薇薇安·迈尔晚年时重新找到了她,他们坚持为就要付不起房租的“第二个妈妈”安排了更好的公寓。当她离世后,他们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了她的讣告:

“薇薇安·迈尔,一位过去50年法国和芝加哥自豪的居民,于周一安详地去世。她就像约翰、莱恩和马修的第二母亲。一个自由和善良的灵魂,魔法般地触碰到每一个认识她的生命。她永远都准备着给予忠告、建议和伸出援助之手。一位电影批评家和奇才摄影家。一位会被极度怀念,真正独特的人,我们会永远记住和庆祝她长寿美妙的人生。”

正是这篇讣告,让买下薇薇安·迈尔盒子的约翰·马鲁夫找到了底片的主人。当她空降进入美国摄影史时,詹士伯家已年过半百的“孩子们”将薇薇安·迈尔的骨灰撒在了芝加哥的森林里,在儿时,“仙女保姆”最爱带他们在这里采野草莓。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无题

所以,人们到底为什么对薇薇安·迈尔看不够?可能是因为你很难不被她的故事和她的作品所吸引。

她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虽然她没有和亲人通信、没有告诉任何人她是否幸福,但她用照片为她走过的每一条街取了温暖的名字。她照片里的世界五味俱全,但即便苦,却依旧是人们在红尘里愿意全力去奔赴的那种生活。

▲用藤蔓荡秋千的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

在薇薇安·迈尔最后的岁月中,她时常被邻居看到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与她相识的不少人会说她“孤独”。是的,她一个人住,也没什么钱,甚至年长后的精神状态也有存疑之处,但她孤独吗?

在这个“保姆”离世13年后,她的作品正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灵王宫内展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萨伏依王朝是欧洲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王宫内装饰四壁的是“威尼斯三杰”委罗内塞级别的订件。此刻,王宫中的一面墙上引用《瓦尔登湖》的段落作为薇薇安·迈尔特展的前言:

“我幽居在森林中,是因为我希望生活得从容淡定,

只面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是否能够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一切,

而不是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生活过。”

▲ 薇薇安·迈尔(VivianMaier),自拍

一个倔强又自由的灵魂幽居于闹市,潜游天地间、这般看世界,她孤独吗?

(本文除特别标注外,薇薇安·迈尔作品图片均来自?Estate of Vivian Maier, Courtesy of Maloof Collection and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NY)

(凤凰艺术 都灵报道撰文/李离潸编辑/钱乐言责编/钱乐言 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