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海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当然艺术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祖国的大地之时,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文化艺术事业也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三年前,一个叫刘刚的画家在上海创建了画家村,于是吸引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一起生活,一起交流与创作。画家村作为一种比较前卫的生存方式,在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艺术家如今的状态如何?画家村出现了怎样的艺术作品?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上海画家村去看一看……
人才辈出竞风流
群雁南飞离不开领头雁,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可想而知,一个艺术团体更亦如此。现任上海画家村村长刘刚先生,是一个有着深厚艺术造诣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文化企业领头人。
作为这个庞大的画家村的掌门人,刘刚的确气度不凡,肤色白皙,透出艺术家少有的质朴,浓密的长发再加上满脸的胳腮美髯,更显得脱凡超俗。谈起自己与画家村之缘,刘刚也是颇有感触。刘刚来自河北,自小爱好艺术,而且天赋极高。1983年,他入伍到上海。199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辛勤耕耘结硕果,在毕业后的几年里,其油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国内外各种艺术展。
艺海无涯,后浪推前浪。这时候的刘刚并不满足个人的成就,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他目睹了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近些年来,有太多的艺术家为这个城市“海纳百川”的特征所吸引,纷纷来此寻梦。但是上海的文化艺术单位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画家,于是很大一批画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味的工作,这很不利于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这些画家们也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好的创作环境和艺术氛围来进行艺术创作。
而在此之前,北京已有一个画家村,尽管那里的一些管理方式有所欠缺,艺术家们的生活也不是很稳定,但显然在对提高艺术质量和发展美术事业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时候的刘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在上海也要办一个画家村,而且还一定要规范化、系统化、合法化,一定要给这些艺术家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要让他们能安心的创作,从而促进上海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划,终于等到2001年5月,时机成熟,在上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下,刘刚创办成立了“上海画家村”。
画家村的成立,立刻吸引了很多的艺术家,画家村给这些来自全国及海外各地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的大舞台。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上海画家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底到高的艰难发展历程。现在她聚集了各地一百四十多位艺术家,他们在一起生活、创作、追求,形成了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和闪着理想之光的艺术大家庭。画家村里的每一位画家都如鱼得水,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挖掘,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
2003年9月9日,上海画家村艺术双年展在上海正大广场开幕。这次“双年展”,是画家村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精心准备的首次集体亮相,是上海画家村向上海美术界和全社会汇报她成果。这次双年展从一个侧面完整地展示艺术存在的生命力和文化发展的理由。这次画展不同于一个任何形式的双年展,它既是群落文化的艺术总结,也将是画家村走向世界的起点。
2003年“双年展”报名工作在六月中旬启动后,村内艺术家踊跃报名、报送作品。一个月后,展办共收到村内98位艺术家送来的215件作品。画家们对这次“双年展”充满了热情。
像人类所有的优秀精神产品一样,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个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也是全社会共有的财富。这届“双年展”的120余件参展作品和41件获奖作品,都是从近百位艺术家送来的220余件作品中,经艺术委员会遴选初审,再由艺术顾问复审,最后由艺术总监兼本届“双年展”策划人进行终审确认的,是“上海画家村”成立以来进行规范运作的艺术大展。
这次“双年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竞相风流。而在相对于学术探索的层面上,丁子一子的观念作品《神茶一味》、蔡小华的《失去什么》、王涛的《龙的中国》、董明光的现代陶艺《人物绦艺一组》、潘海的《窗》、爱国的《宝贝之一》、鹿林的《庄周之梦》、刘刚的《和平系列》、张旭波的《功夫》。、曹壹霖的《荷》、侯滨的《大宇宙》等作品都各有其不同的精神指向和方法论的价值判断,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在超越自身传统与西方样板以后,向本土性扎根的顽强精神,体现了开放的地域性与开放的民族主义的宽阔胸怀。
而在相对地侧重于艺术精品意识的层面上,谢天赐的《天赐荷花》、杜平让的《日记》、吕晓文的《星空》、李进学的《来自昆虫的启示》、魏艺的《屠宰》、尹恩江的《自然生命系列》、李增吉的《悠悠岁月》、李伯虎的《荷系列》、张红梅的《西藏组画》、董树裔的《假日》、孙逅的《花季》、陈海鹏的《生命系列之五》、宁涛的《今夕何年》、王君的《第二美伊战争纪念》、曹冰的《格林斯潘》等作品都各有所建树。 他们中,或以传统意蕴和深厚功力见长,或以精湛构思和娴熟技艺而令人叫绝,或以想象力丰富而且又独具匠心取胜,或率心随意、才情而令人刮目相看。
这次上海画家村艺术作品双年展送展作品共200余件,涉及油画、水彩、版画、国画、雕塑和陶艺等,所有作品都在一个月前,在著名美术批评家、上海画家村艺术总监陈孝信先生的带领下,经过画家村艺术评委会成员的认真、客观、公正地投票,评选出艺术作品共120余件参加展览,她代表着画家村目前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形象。这些作品是画家村献给上海的礼物,给更多的人以视觉享受,也是画家村交给上海的一份满意答卷。透过上海画家村,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上海作为一国际大都市丰富文化的魅力和美好的未来。
“艺术是能真正触发心灵和人类高尚品德的最好诠释。”透过这届“双年展”,我们能看到,上海画家村里的艺术家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以及一大批青年艺术家正在迅速成长着。我们也能看到这些艺术家的心境,他们把自己置身于艺术的长河之中,以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并用自己特有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整个艺术实践过程。使自己在时间的旅程中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写下瑰丽的一页,像一座丰富的宝藏,再慢慢地去发现和挖掘。
花开时节再动申城
艺术来源于生活,出于对生活的反映和提炼,因此它也应该走向社会,溶于生活,才能显其价值。2003年上海画家村“双年展”的成功,使画家村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画家已是当代画坛的实力派人物,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上海这座美丽的艺术新田。
目前,上海画家村在长宁路和沪太路都设有一个分画廊,里面展示的有来自画家村艺术家的作品。当你走进画廊时,就像是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一样,那一副副风格各异、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冲击效果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些作品在给人以参观的同时,也面向市场售卖,而且价格十分低廉,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说起原因,是因为画家村为了更好的让人们能领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品,和更好的能让艺术走向生活,并不想依此获取利益。的确艺术是美好的,精神是无价的。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这个时代相关的事物和文化,画家村不是一个例外。他产生在21世纪的经济文化大背景下,选择上海作为一个文化的理由撑起构成“文化村落”的骨架。上海经济、文化的繁荣给了画家村存活的土壤,政府和企业相对开放的文化意识是其发展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她存在的理由,这个时代是让人们实践各种理想和梦想的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带着他们的梦聚集在上海,上海给了他们圆梦的动力。
在上海画家村的艺术家们,除了来自国内的,还有游历过世界许多地方的艺术家,他们说选择上海是因为这个城市的繁荣和这个城市的文化让他们着迷,强大的信息和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建筑、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文景观,都会给他们带来艺术上的冲动与思考。在画家村,他们有机会经常很方便地进行同行之间的交流,两年来画家村进进出出的画家很多,入住画家自身的更新,画家们艺术作品的不断自我提炼,以及不同地域文化和艺术理念的交流与碰撞,都大位的提高了艺术创作水平。
这是一个属于艺术的大家庭,家庭的感觉给了不同个性的艺术家们一剂春药。众多的画家在这里高谈阔论,用心交流。物欲横流已使众多的城市现代人变得麻木,但在这里让人回归到了本然圆融的壮态。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走进画家村,去体验一下艺术的意境,你会发现他们的风格自成一派、简洁独特、大胆夸张,而且充满激情,定会放松心情,豁然开朗。
在当今全方位开放,多元化并存的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每个人的思想都在进步,追求的档次也在逐步提高,要做就做大做好。于是画家村也有了新的抉择,那就是从浦东迁到青浦区,一方面是因为这边的房址合同已到期,另一方面在青浦区已有更加规范合理的处所,而且那里更适宜让艺术朝多元化发展。这也是刘刚为了给画家村安上远航的风帆,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人生的追求没有尽头,现在画家村都已着手准备了,他们有着刚创业时的激情,来对待这次变动。为此,村长刘刚不得不费寝忘食的工作,在外面为画家村搬迁的事而忙碌着,因此也牺牲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走出神圣的艺术殿堂,步入社会众生的伊甸园。在时代的潮流中,画家村在这三年的发展里,没有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商业化,而是继续谱写一曲高山流水的绝唱,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懂得艺术的魅力,这不得不令人折服。
“长风破浪总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海画家村在村长刘刚的领导下,在新的驿站正要扬帆起航。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期待将要搬迁后的画家村能给关心她的人们更多惊喜,也期待她能在各方面都有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