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古窑址发掘出来的部分较为完整的文物

11月19日,位于厦门海沧翁角路夏新公交车站后的黄牛山古窑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发掘工作。据厦门市博物馆研究员、考古部主任陈文介绍,该窑址时间断代为唐代至五代年间,是厦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窑址之一,对研究古代陶瓷制造业,尤其是陶瓷制造技术有重要的考古和文物价值。

现场直击:古窑址实为古瓷窑废品堆

夏新车站站台后,6个约三至四米深的大坑边堆满了混杂着古瓷片的红土。瓷片有的十分轻巧,有的非常笨重,有的粗糙无华,有的则涂绘了一层青釉色边花。大坑的四面,红色的土壤层里清晰地呈现着4层不同的截面。陈文告诉记者,这4个截面从上而下分别是现代地面层、古代地面层和两层废品堆积层。厚厚的废品堆积层揭示了当年窑场的繁华。

陈文表示,从现场的发掘情况来看,该古窑址其实是民窑堆放次品的废品堆,而生产瓷器的古窑址很可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翁角路时已被破坏。

海沧区文体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古窑址在翁角路拓宽工程范围内,现场挖掘、测绘、绘图结束后,将回填该古窑址,交与施工单位继续施工。随后,工作人员将清洗、修复发掘出来的较为完整的文物,并出具发掘报告。

回望历史:古人选址颇具智慧

在此次发掘中,共发现较为完整的瓷器和陶罐十几件。从现场发掘的残片来看,该窑主要生产青瓷,以碗为主,兼有钵、壶等瓷器和陶罐,产品主要外销。现场发现的不同形状的支钉烧具表明,当时的窑工对烧造瓷器的火候很在行。

“古代人很有智慧,选这里当窑址。”陈文感叹地说。据他介绍,早在唐代,马銮湾一带已经聚集了很多瓷窑,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看,锄头挖出来的这些白白的土,就是高岭土。”陈文指着窑址底部对记者说,“这个窑址面海对山,离海不过100米左右的距离,这对于产品的运输非常便利。”

事件回放:等车小伙偶然发现古窑址

今年3月22日,在许厝附近上班的小肖到翁角路夏新公交车站等车回家。站台边的地面上,堆放着修竖井挖出来的土方堆,无意间,小肖看到了那些土方里散落着几片碎瓷片。他随手捡起两块碎瓷片,仔细端详后,平时对陶瓷略有研究的他觉得这些瓷片不简单。喜出望外的小肖沿着挖开的土方走进去,发现近80米长的土方堆里,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碗、罐、碟等瓷制品碎片。“这里原来是不是个古窑场?”小肖回家后,立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结果与他的猜想不谋而合。

小肖将信息及时上报,引起海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建设单位厦门百城建设投资公司依法支付文物抢救发掘费用等,沉睡千年的古窑就此重见天日。陈文说,这充分说明了厦门文化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