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琳/文 魏志阳/摄

篆刻对现代人来说好像是很高深很遥远的事,但是有专家相助,亲手刻出人生第一款印章就不是难事了。日前,浙江美术馆携手本报一起举办的篆刻体验活动,让一群从来没有刻过印的读者感受了篆刻的魅力,其中大部分是85后潮男潮女。浙江省书协副秘书长王义骅带着庞大的中国美院博士、硕士助教团集体出动,给现场读者讲解基本知识,并指导大家刻印。

浙江美术馆这次活动通过本报征集体验者,通过微博报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很多人此前从没有接触过篆刻艺术,成天用电脑打字的都市青年发现,古典的东西玩起来也很酷。

刻印之前先要拿毛笔在印面上描出印文,第一步就难倒了大部分85后年轻人。虽然专家们带来了篆刻字典,但很多人现在连钢笔字都写不好了,更别说用那么细的毛笔写篆文,提起毛笔手就开始乱抖。无奈之下,助教团只好亲自上阵,帮读者先描好了字。

书法这一关专家代替过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了,不管刀法多么笨拙,只要有耐心就能“磨”出印来。磨出大概以后,王义骅老师还逐个帮助加工润色,于是,2个小时以后,很多“惊人之作”诞生了。

“徐小细君”网友刻出了自己的ID,还在旁边刻出边款:“辛卯春方予刻于浙江美术馆”,这第一方印就刻出“专业”味道了。SummerLovers同学是作为“候补”出场的,结果他后来居上,连刻两印,其中一方还是朱文,刻完以后他连说:“老师帮了好多,激动。”

网友“寒塘渡月”虽然年仅24岁,但他来自西泠印社,他的印面刻上“寒塘渡月”,边款“画水莲华”,果然专业人士出手就不一样。令人称奇的还有网友“蒙蒙”,在所有人拿着毛笔不知所措的时候,“蒙蒙”一手标致潇洒的行书“辛卯春于西湖”让大家“羡慕嫉妒恨”,一群人纷纷表示回去以后就要开始练习毛笔字。体验活动结束后,“蒙蒙”在微博上写道:“小时候都是看老爸给我刻章,自己一直没勇气下手,万事开头难呐,不过这头一开,就很喜欢了!”

人生第一方印刻完,50个读者特有成就感,纷纷把处女作贴到展示板上,沾沾自喜。清代杭州篆刻名家“西泠八家”的大手笔之作就在两旁展厅里,走过路过的观众看到中间走廊上这面由体验观众“涂鸦”出来的处女印章,也看得不亦乐乎,有人偷偷笑说:“哎唷,我看不出来跟大师的作品有啥区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