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物馆邂逅麦田,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作为“5·19中国旅游日”活动的亮点之一,5月17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麦田里的博物馆’”在位于河南郑州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启幕。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滚滚麦浪中,贾湖骨笛、妇好鴞尊、莲鹤方壶、杜岭方鼎、武曌金简等知名文物的仿制品展示其间,跨越数千年,尽显黄河文明的光华璀璨,带给观众一场文化和艺术的视觉盛宴。
这座“麦田里的博物馆”由河南博物院牵头,联合河南省内12家博物馆,共精选了39件文物仿制品一同参展。展览共分为“礼城”“鼎立”“绵延”3个篇章,展品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从春秋到宋元,跨越了数千年。
展品中,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有着“中华第一笛”的美誉;商代晚期的“妇好鴞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被誉为“东方最美青铜器”;商代早期的“杜岭方鼎”,是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完美、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重器,它既是华夏青铜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原文明发源之地的象征;唐代的“武曌金简”,金简中有多个武则天的自创字,被称为现存唯一属于武则天的文物。还有北宋时期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被称作汝窑传世品中所未见,被誉为稀世珍宝,绝世无双……
文旅景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什么会有大片麦田?据了解,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于2021年正式开放,这是导演王潮歌继“印象”“又见”系列之后的全新文化作品——“只有”系列的扛鼎之作,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讲述关于“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城内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328米长的巨型夯土墙、气势磅礴的百亩麦田、56个不重样的格子空间,是其独特亮点。
为什么把博物馆放进麦田?主办方表示:“黄河孕育生机,文物折射历史,麦穗延续苍生。在中原大地即将麦熟之际,将黄河文化孕育出的文化遗存放进麦田,意在试图展示土地与传承、麦子与文明、历史与我们。同时,更希冀民众从展览中领略这片土地上礼仪礼制的魅力、鼎立中原的魄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博物院“豫来遇潮”文创品牌店也于5月18日正式入驻“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爆款”产品。《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创意激活和科技赋能,加快将河南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推动具有中原特色的国潮国风文化旅游业态出圈出彩,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展现出了满满的文化自信。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延庆表示,河南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全国文旅文创的“河南路子”。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文旅文创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各行各业在文旅文创融合领域持续创意创新、破题破冰、出圈出彩,一大批具有中原特色、体现国家高度的文化IP将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