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展无疑当属“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在开幕式上,泰康保险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宣布“泰康美术馆”正式启动,并将落户北京798艺术区。这个参照“纽约大都会”的创设经验、定位于做“中国MoMA”的机构,一旦浮出水面,它能够引发的议题则将远远超出艺术的专业范畴。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聚焦于“1942年以来的中国艺术”。该展将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年代作为节点,在展品的时间跨度上虽然与“战后及当代艺术”或“新中国美术”等概念高度重合,但将“1942”着重提出并将其确立为艺术史的断代依据,这在中国既有的大型美术馆中却并不多见。

何为“艺术赞助人”?

现代意义上博物馆、美术馆的创立,均离不开赞助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套组织、运营方式。提及“泰康”,就不得不提到陈东升。他成功地创办了嘉德拍卖与泰康保险,也是知名的艺术收藏家。作为企业家中最典型的“92派”之一,成为中国的“某某”是他们这一代最经典的口头禅,而他们常常对标的那个名单中,多为美利坚建国之初的伟大企业家,从铁路大王、石油大王到钢铁大王、金融大王,这些曾引领时代的人物,不仅创造过富可敌国的巨大财富,其成就远不止于“赚钱”,他们或他们的家族故事,往往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涉及慈善、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他们所创建的机构、所制定的规则至今仍具核心影响力。正因如此,这些企业家也往往可与杰出政治家们共同享有“美国缔造者”的殊荣。在为“中国风景”一展撰写的前言《时代、艺术与商业》里,陈东升写道“商业是艺术最忠实的盟友”,这既宣誓了他的使命,也表明了他的方法。在开幕致辞中,他的发言围绕着一本书展开,这是他不止一次提及的《商人与收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记》,该书写作于1970年,是迄今为止有关“大都会”创建史最权威的著作。作为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相提并论的全球“三大”之一,大都会是唯一一座由民间力量所推动的。“1870年,几个艺术商人把当年美国的所有名人动员起来,签名发起成立了大都会博物馆,成立的时候不到一万美金,纽约市政府资助了大都会博物馆,它完全是按照民间董事会、收藏委员会来运作的。”在陈东升的言谈中,不仅可以体会到他对艺术的一腔热忱,同时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创立由“企业家治理模式”主导的大型美术馆的浓厚兴致,而奠定这一长远目标的重要前提,是他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判断,“北京是中国最有魅力、最活跃、最具艺术创造力的城市,在福布斯财富500企业家里,北京拥有100多个亿万富翁,所以我相信,100年前纽约的故事也会在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北京重新演绎。”

稀缺的美术馆管理者

世界上公认的博物馆三大功能分别是收藏、展示和研究,做到这三点,仅靠赞助人的慷慨解囊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钱以外,管理团队是另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素。对于大型美术馆而言,赞助人如同股东,而管理团队则像是职业经理人,往往只有两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伟业。在艺术生态圈中,优秀的操盘手与赞助人同样稀缺,两者的相互信任与默契配合更是可遇不可求。2003年加盟泰康的唐昕,长期担任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及泰康空间总监。她与陈东升的结识颇具偶然性。早在1996年,还是“文化个体户”的唐昕,正在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物色赞助人。那年夏天,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段采访,谈话内容大致涉及中国嘉德拍卖的优良业绩,而这位被采访者正是中国嘉德拍卖的创始人陈东升。那一刻,唐昕的潜意识里冒出一个念头,也许陈东升就是她长期找寻的那位支持本土艺术的理想赞助人——良好的教育背景及国际视野;年轻进取且拥有雄厚的财力。2003年唐昕入职泰康,她掌管的中国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泰康空间”也在同一年出现在了复兴门的金融街,200余场展览和艺术活动是对过往十六年最粗枝大叶的概括,参与其间的600余位艺术家和文化人足以证明其在艺术领域的“覆盖率”;对于未来的泰康美术馆,唐昕的底气则来自于另一组数字,“我们13人团队里有8位是做策展和研究的”。美术馆的使命何在?话语权又从何而来?多年前,在一次与欧美著名美术馆馆长同台对话的闭门会议中,国际大鳄们跑马圈地、指点江山的“野心”令唐昕眼界大开,正是从那一刻起,她也更加紧迫地意识到美术馆软实力的至关重要,打造“知识生产与分享平台”最依赖的当然是“人”。

独特的藏品与展陈

在任何一家美术馆的资产负债表中,最有分量的底牌就是藏品,大张旗鼓地举办“收藏精品展”则意味着一次集中地“秀肌肉”。在展厅的入口处有一块“世界500强企业”的牌匾,这是泰康在商业世界赢得的最新荣誉。步入展厅,则可以见识到“老、中、青”三代中国艺术家的大量代表作,作者中既有生于清末的刘开渠、蒋兆和、吴作人、吴大羽;也有生于民国时期的靳尚谊、吴冠中、余友涵、尚扬等;数量最多的当属“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艺术家们,刘小东、刘野、刘炜、张晓刚、赵半狄、徐冰、隋建国、曾梵志、张培力、王广义、方力钧、周春芽、蔡国强等,几乎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实力派人物一网打尽。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临时使用了798艺术区的A07大楼作为展出场地,这座四四方方的社会主义感的建筑,在开幕前的几个月还是落满尘埃的旧厂房。泰康的艺术品企业收藏由来已久,从千余件藏品中精选出的70余件展品,被悉心放置在这堆积着时代信息的空间里:细腻光亮的水磨石地砖、树影婆娑的窗户、斑驳的墙面,与动辄千万元计的艺术品同处一室。这打破了当代艺术展普遍采用的“白盒子”模式,令每一位参观者倍感惊奇,不论他是来自海外机构的专业策展人还是初次到访798艺术区的本土游客。

在被放置在显要位置的作品中,有两幅与毛泽东直接相关,分别诞生于毛泽东时代与后毛泽东时代。已故美术史学者邹跃进曾指出,“毛泽东形象的制造是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中最重要的篇章”。靳尚谊创作于1966年的《毛主席全身像》无疑是数以万计的“主席像”中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杰出样本,这幅高达2.62米的油画巨制,是与毛泽东等身的标准像。除了“红色经典”普遍遵循的“红、光、亮、高、大、全”原则外,这幅领袖肖像的面部表情尤其耐人寻味,他的踌躇满志与那段特殊的历史相映照,显得愈加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该作曾以2016万元的成交价刷新过靳尚谊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另一幅与毛相关的展品出自于徐冰之手,他在2001年所作的《毛主席语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续了他所发明的“新英文书法”,以中国人看不明白、美国人看着费劲的“英文方块字”,一五一十地抄写了一段“讲话”原文。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徐冰生活在纽约,并刚刚荣膺美国文化界的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由此可见,在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前后两段历史中,毛泽东作为艺术家们的关注对象,热度始终未减。

离“中国MoMA”有多远?

陈东升曾不止一次地高调宣称要做“中国MoMA”,但了解现代艺术史的人都懂得“MoMA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的泰康距离明天的“中国MoMA”究竟有多远?在近两个月展期内,“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迎来了近两万余名观众,与其投入的数百万元展览成本相比,别说赚钱了,就连“打平”都很难。就口碑而言,虽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该展确实取得了“一致好评”,但在私下讨论中,还不免有挑剔的策展人提出质疑,认为其在展品的解读上仍欠火候,虽然编著有详实的展览图录,然而要真正体味个中含义,很多时候还得靠“悟”。

从财务层面上,也不妨将尚在萌芽期的泰康与纽约MoMA进行一次横向测评。纽约MoMA,全称为“现代艺术博物馆”,它位于曼哈顿中城,始建于1929年并被视为现代艺术的收藏胜地与当代艺术的国际风向标。从2018年财报看,其年度运营总支出约为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用于购买作品的收藏经费。而泰康的官方提法是“每年拿出不超过企业税后净利润的2%来完善收藏”,这既可理解为预算的上限,也可当作某种承诺,或者说收藏经费的年度目标。2%到底是多少钱?以2018年公布的2017年财报看,泰康保险的税后净利润约为80亿元人民币,2%是1.6亿,这约等于纽约MoMA近年来年度运营费的十分之一。

从古至今,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钱,当代亦不例外。找钱要有找钱的逻辑,花钱亦有花钱的学问,这是每一座光鲜动人的美术馆都必须小心应对的敏感课题。钱从何处来、又该如何使用,这些看似无关艺术的挑战,想必也是呼之欲出的泰康美术馆通向“中国MoMA”绕不开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