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铁10号线Cluny La Sorbonne车站的艺术空间。 笔者拍摄

过去二十年,中国高速地铁建设带来地铁空间特色危机问题,车站面貌雷同,识别性低,目前中国正经历功能地铁向人文地铁的转变过程中。因此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也被人关注:地铁空间如何满足公众对自然界和人文历史的需求、公众对地铁空间识别的需求,以及公众对地铁空间之美的永恒追求。

上海地铁建设用二十余年的时间,赶超伦敦地铁一百六十年的建设成果。不仅是上海,目前中国的三十余座城市,正在用惊人的速度进行地铁网络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功能地铁向人文地铁的转变过程中,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伦敦地铁朱比利延伸线威斯敏斯特站。 笔者拍摄

一、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产生各自的空间之美

在地铁车站空间中介入公共艺术,包含人们的三种基本需求。

第一种需求是公众对自然界和人文历史的需求。在拥挤繁忙的地下交通空间中,由于缺乏与地面自然界的联系,特别是对日月星辰的感知,以及对城市建筑和植物的参照,因此无法判断空间方位和时间流转。地下空间没有昼夜,人在其中穿行,容易疲劳压抑,分不清东南西北,有些人还会产生幽闭恐惧症。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艺术能缓解地下空间的封闭压抑感,打破公共交通空间的紧张单一,营造地下空间自然舒适的感受,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使大众的出行过程丰富有趣,关照地下世界人类情感缺失的问题。


纽约地铁自然历史博物馆站的恐龙化石浮雕

第二种需求是公众对地铁空间识别的需求。公共艺术通过艺术的方式建立起与地面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创造地铁空间网络中的人文历史节点和自然环境节点,帮助乘客建立脑海中的记忆点,缓解今天中国地铁面临的特色危机问题。用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的理念来理解,就是帮助公众建立起地铁空间中网络的总体意象、线路走向的意象、车站方位的意象。

第三种需求是公众对地铁空间之美的永恒追求。美的体验,是贯穿乘客整个行为过程的,是人的综合感受。公共艺术使乘客在行走中,在等待中,在打开车门的瞬间,有机会感受到美的存在。不同城市的地铁,通过公共艺术介入,产生了各自独特的空间之美。比如巴黎地铁具有空间的“艺术美”,行走其中,放松自然,从容淡定,不经意间有惊喜感,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维也纳地铁具有空间的“秩序美”,行走其中,秩序井然,条理清晰,不经意间有满足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伦敦地铁环线格洛斯特站的公共艺术展

二、地铁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

从国际范围来看,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具有多元化的表性形式,大致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永久性公共艺术、阶段性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创意产业。

第一种永久性地铁公共艺术,是地铁在建设时期一次完成并永久存在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中。目前中国地铁中最常见的是壁画,在国际城市地铁中也有雕塑、绘画、装置、景观等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有与车站其他要素相结合的艺术导向、艺术设施、艺术广告,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空间车站。


纽约地铁站厅层的马赛克壁画

壁画占据了中国地铁车站公共艺术形式的约九成比例,这与地铁的大人流和高运能有关,在不宽敞的地下空间里,公共艺术首先不能阻挡人流,要安全耐用,因此壁画成了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从早期壁画采用的马赛克、陶瓷、铸铜、石雕材等材料,到现在基于数码互动、灯光影像等科技手段的壁画,壁画在表现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空间位置和尺度上也逐步丰富起来。


斯德哥尔摩地铁T1、T11线Kungstradgarden站的岩洞式车站

国际上的艺术空间车站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斯德哥尔摩地铁的天然岩洞风格车站体现了北欧民族重视自然环境的理念;伦敦地铁朱比利线体现了当代英国后工业风格的理性适用的精神;莫斯科地铁富丽堂皇的宫殿式车站体现了东欧国家权力美学的象征。在艺术全面走进车站空间的趋势下,中国越来越多的艺术车站空间出现了,在车站建筑和装修策划阶段,就大胆将艺术整体策划融入空间设计的方式,可以创作出极为完整、系统的车站视觉效果。


伦敦地铁朱比利延伸线加纳利码头站。 笔者拍摄

第二种阶段性地铁公共艺术,主要是公共艺术展览及活动,贯穿于地铁整个百年运营时期。展览及活动所需的空间,一般因地制宜,寻找车站中的宽敞空间或观看效果好的区域,或者在新建地铁车站时期进行策划预留。

伦敦地铁作为百年运营的城市地铁,其空间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展览及活动方面经验丰富。伦敦地铁于2000年实施了“艺术车站计划”,在三十二个车站为公众提供了一百三十余场世界级的当代艺术展,城市地铁变成一座免费地下美术馆群。公共艺术展览不仅丰富了伦敦市民的出行生活,还为青年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数百位艺术家参与其中,使伦敦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意城市。其中,环线(Circle Line)格洛斯特站(Gloucester Road)利用站台拱形连廊结构发布艺术作品,成为地铁公共艺术展最有特色的站点之一。


伦敦地铁环线格洛斯特站的公共艺术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公司(SL)高度关注地铁公共艺术展览及活动的运作,在城市九十九个地铁站中,选择了六个车站作为艺术展览和活动的发布站点。瑞典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车站作品每年更换一到四次不等,展览时间长短根据乘客对艺术作品的喜爱程度而定。这六座车站的展示形式略有不同,Odenplan站利用地面站的站台设置长长的橱窗,主要展示立体艺术作品;Skanstull站主要展示影像作品;另外几个站利用列车行驶区域墙面来展示平面艺术作品。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各车站的公共艺术展

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地铁网络的建成,地铁空间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形成社会关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香港地铁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成熟,自2000年以来的“艺术之旅”项目,采用短期艺术展览的形式,邀请车站周边社会文化机构参与,在各车站举办多次展览;自2003年以来的“艺术管道”项目,是设置于中环站的小型画廊项目,举办过多次专题展览及艺术家作品展;车站艺术表演项目,定时举办现场音乐及舞台艺术表演活动,丰富了市民生活,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伦敦地铁标志形象管理

第三种地铁公共艺术创意产业,是根据地铁视觉形象所开发的文化延伸产品及其周边产业。伦敦地铁创意产业是世界上运作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典范,与城市文化形象紧密结合,有效地传递了伦敦城市形象和精神,也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繁荣。

伦敦地铁专卖店里出售各类地铁文化创意产品,包括伦敦地铁相关书籍、各时期宣传海报、各种版本信息图、地铁车辆模型、家居用品、儿童用品、服装饰品、礼品、食物等,成为各国游客最受欢迎的商店之一。这些产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购买,第一种是伦敦交通博物馆纪念品店,第二种是在伦敦地铁官网的纪念品频道进行在线购买支付。


伦敦地铁文化创意产品

伦敦地铁公共艺术创意产业的繁荣,得益于20世纪早中期伦敦地铁公司首席执行长官弗兰克·皮克(Frank Pick),他将先进的视觉设计管理系统思想及相关政策引入伦敦地铁,采用全局性设计管理战略,组织调动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采取开明的制度及包容的态度。首先,皮克委托爱德华·约翰斯顿为伦敦地铁标志进行系统设计,今天“红环蓝杠”标志已成为英国的象征。其次,皮克聘用爱德华·麦克奈特·科夫为伦敦地铁前后共设计了一百四十一张宣传海报,成功地建立起伦敦地铁所承载的城市特质和文化印象。皮克后来聘用亨利·贝克设计并绘制了伦敦地铁线路图,开创了现代公共交通信息设计版图的视觉风格。皮克的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地铁视觉风格的形成,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把大师装入地铁,将设计带向春天的人”。伦敦地铁文创产业的繁荣为中国地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

三、地铁公共艺术选题管理及发展趋势

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主题叫作“选题”,选题最重要的依据是建立与车站地面信息的联系,其次是展现特定社会中时代赋予的形象和信念。

第一种与车站地面信息相关联的选题方向,占据了世界地铁公共艺术选题的半数以上,案例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地铁自然历史博物馆站的公共艺术创作。当乘客走出地铁车厢,首先看到的是站台层恐龙化石浮雕,走到楼梯区域是海底世界的陶瓷半浮雕,站厅层则是由马赛克拼贴而成的爬行动物和昆虫,地面采用不同石材拼接成的鱼群图案,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都是对博物馆的一种引导和提示。再比如巴黎地铁13号线维赫纳站在站台设置了罗丹雕塑的复制品,提示了乘客地面是罗丹艺术馆的信息。


巴黎地铁13号线Varenne站位于罗丹美术馆下方,车站里的罗丹雕塑识别性强

第二种选题展现特定社会中时代赋予的形象和信念,是地铁公共艺术构建地下城市空间中人文、艺术、历史的重要途径,使车站产生了时代的痕迹和跨度。比如巴黎地铁1号线杜乐丽站创作了纪念巴黎地铁百年诞辰的公共艺术作品,站台两侧整体墙面记录了20世纪各个时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画卷,从1900年至2000年共十组壁画,共同构成了巴黎地铁的百年人文历史,其标题为《20世纪法国人的集体回忆》。又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斯德哥尔摩地铁中的公共艺术主题是围绕人权与和平展开的,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战争等,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思想潮流。


巴黎地铁1号线杜乐丽站的“纪念巴黎地铁百年诞辰”作品

除了以上两类主要选题方向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地铁公共艺术并没有特定主题,仅以创造车站空间之美为目的,有些表现地铁的速度感和流动感,缓解地下空间的沉闷和压抑。地铁人流脚步匆匆,简洁抽象、色彩明快、轻松活泼的地铁公共艺术,在未来也将越来越受中国公众的欢迎。创造行走中不期而遇的惊喜和快乐,是地铁公共艺术所关注的目标。


伦敦地铁Charing Cross站的壁画反映了车站的历史人文景象

四、地铁公共艺术选位管理及发展趋势

地铁公共艺术的空间布局叫作“选位”,就是对公共艺术分布在地铁空间的具体位置进行规划。选位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城市地铁网络中选择哪些车站作为公共艺术的发布车站;第二层是在车站中选择哪些区域作为公共艺术的发布空间。

城市地铁网络的公共艺术车站布点原则是,如不能做到全覆盖,尽量选择地理位置上相对重要的车站,对城市中心区域、旅游或商业功能区域、大人流量的车站进行优先考虑。

地铁车站公共艺术的选位原则,首先是以不阻挡人流、不影响地铁运营作为基本原则;其次是以乘客行为模式为出发点,尽量设置在乘客必经路线,观看视野较为开阔的空间。地铁公共艺术的选位,目前呈现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向情景相融、疏导人流的方向拓展。站厅和站台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发布空间,此外还出现在地铁出入口、楼梯区域、立柱区域、天顶区域、地面区域,以及车站建筑的特殊区域等。此外,建议中国地铁在建设时期,应当宏观规划公共艺术与商业广告的分布位置和比例关系,有效控制广告分布空间,为公共艺术预留充足的空间。因为公共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周围空间环境相融合,带给乘客整体的视觉感受。


新加坡地铁站厅层的天顶雕塑装置

五、地铁公共艺术运作机制探索

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首先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稳定充足的运作资金。从国际范围来看,公共艺术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地铁,都拥有良好的资金渠道和政策背景。

1985年,纽约制定地铁公共交通艺术计划,十年内投资两百多万美元,创作了三十八件地铁公共艺术作品。199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了基础设施与交通艺术委员会,负责地铁及道路系统的公共艺术工作,并规定了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投资必须占建设总资金百之分之一。斯德哥尔摩交通局每年投资一千万瑞典克朗,用于地铁公共艺术作品的保护和更新,已经坚持了六十多年,成为地铁运营管理的传统。伦敦地铁公共艺术的资金来源,是通过社会多种渠道获得的,主要由伦敦交通博物馆、各类艺术基金会和艺术协会、各类美术馆和大使馆、各类企业赞助获得。


巴黎地铁7号线Chaussee d’ Antin La Fayette站壁画

此外,建立稳定的地铁公共艺术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是保障公共艺术项目高效运作的基础。伦敦地铁在公共艺术的管理组织中经验丰富,对于中国地铁公共艺术组织结构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在地铁业主方(即伦敦交通管理局)中设立了地铁公共艺术管理部门,并成立相关艺术组织包括艺术委员会、评选小组、项目顾问等负责具体运作。其中,艺术委员会是由三位地铁公司管理成员和六位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地铁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临时展览的选择、艺术项目的选择、艺术家的选择等工作。评选小组由艺术委员成员、艺术设计专业人士以及社区成员组成,主要负责艺术家的选拔。项目顾问主要提供专业咨询,根据每个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聘请不同的设计咨询顾问。这三方艺术组织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中国地铁公共艺术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也需要有运营负责地铁公共艺术展览和活动,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主体单位,才能得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繁荣。地铁是“十年建设、百年运营”,地铁公共艺术不仅是建设阶段的任务,也是后期运营阶段的长期发展目标。

通过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我们期待乘客在快快行走中,体验慢慢生活。让心灵慢下来,跟上中国发展的速度,达到身心平衡,美在其中。

(本文原刊于《公共艺术》2019年第3期,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标题为《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管理》,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