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史馆国画院

承办单位:海南省博物馆、广州二合一艺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海洋画派学会、昌化江书画院、海南花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020艺术观察

支持单位:广东省海南联谊会

展览时间:2019年7月17日—7月21日

开幕时间:2019年7月17日上午10时

展览地点: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68号)

策 展 人:刘裕山、邓传志

开幕式现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报家乡海南的养育之恩。由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指导,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中国画画院联合主办;中国太平洋海洋画派学会、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020艺术观察、昌化江书画院、海南花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海南联谊会大力支持,海南省博物馆、广州二合一艺术馆承办的“情溢海色——邓子敬山水画五长卷展”于7月17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王应际,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丁尚清,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麦淑萍,原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郭泽福,原中美协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邓子芳,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美协主席陈茂叶,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阮江华,海南省美协副主席兼油画艺委会主任、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周建宏,海南省美协副主席兼水彩画艺委会主任、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符祥康,海南省美协顾问兼理论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家儒,海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刘艳玲,广东省海南联谊会执行会长罗罡,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海南省美协副秘书长陈为云、郭红雨,海南老艺术家陈居茂及市县美协、美术工作者、青年画家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海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阮江华主持。

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美协主席陈茂叶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美协主席陈茂叶在致辞中指出:邓子敬先生的这批长卷巨作,不仅让人赞叹于其超强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令人感动的,是其画作背后所蕴含的对艺术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每巨幅长卷作品,都以山势、水势、云势在开合起伏中浑然一体,隐喻着坚强与守望,不屈与豪情。而在水云深处,大海如从天而来,深情、舒畅,散发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和价值观,也是他对于祖国和家乡的一次深情礼赞!邓子敬山水画展在海南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家乡父老的一次艺术汇报,更是对海南题材开掘以及海南画家创作的一次纸上论道。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麦淑萍在开幕式上致辞

正值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海南地区作品选送工作期间,本土画家们精心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此时举办邓子敬画展,对于如何深挖海南题材、探索新的表现手法,都带给本土画家极大的启示和借鉴。邓子敬对于海南题材表现手法孜孜不倦的探求值得本土画家学习,而他勤奋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引人深思。当下,海南的美术创作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激发起本土画家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灵感,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语汇,来展示海南之美,讴歌时代精神。

广东省海南联谊会执行会长罗罡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麦淑萍在致辞中说到:此次展出邓子敬老先生的五幅长卷作品,记载了邓老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创作心得,是邓老先生绘画艺术魅力的集中展示,为海南广大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海南和广东既是兄弟省份,又同为岭南文化领域,相信此次画展的举办,必将对促进海南、广东两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提升两地艺术家创作水平和交流层次,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艺术专家成员、原文史研究馆中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邓子敬老先生致答谢词

邓子敬老先生在开幕式上向省博物馆赠送作品

此次画展展出了邓子敬老先生历经数十年,呕心沥血创作的五幅中国画长卷《雄关镇海图》、《雨林亘古枕海图》、《山海雍和图》、《南疆岛石图》、《一览百川向海图》,从大视角、大结构、大气势进行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方式,让人置身于一片海色溢怀的景色中,甚为壮观。作品虽然只有5幅长卷,但这五幅长卷高近2米,总长超过120米,是由高约2米,宽约1.3米的94幅作品组合而成。这五幅长卷展示了邓子敬老先生近年来在中国画领域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绘画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邓老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对家乡海南的深沉眷恋、对祖国建设的激情赞美。

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美协主席陈茂叶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美协理事、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阮江华在开幕式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海南省美协顾问兼理论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研究生导师王家儒在展览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开幕式结束后,海南艺术家与邓子敬老先生一起就他潜心钻研画海的形式、题材、技法、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海南画家们对邓子敬老先生在中国画领域的潜心钻研,探索出画海之法独树一帜,深得敬仰。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本次画展为海南艺术家、广大美术爱好者和市民奉献一场视觉艺术的饕餮盛宴,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

【艺术简历】

邓子敬,1943年12月生于海南省海口市。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艺术专家成员、中国画院原院长,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南洋画院副院长,海洋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佛山南海区美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海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海南商会顾问。

《沧海礁岩云卷舒》180×96cm 2019年

岭南派精神家园的躬耕者

——邓子敬画风小议

文/田禾

邓子敬是幸运的。他生在海边,枕着涛声长大;青年时代,又浸淫在五指山区的黎村苗寨。当他考入广州美院攻读版画系研究生时,双肩扛着椰风海韵,已积淀了厚实的生活底蕴。尤其幸运的是,跨出校门,他直接走进了广东画院——我国秦岭之南的艺术殿堂。

广东画院聚集着以关山月、黎雄才、李国华、林墉、王玉珏、汤集祥等为代表的许多著名岭南派国画大师,有着不拘画种、又突显国画的创作氛围,在这里耳濡目染,熏化经年,邓子敬若非爱上国画都很难。这里,一个关键人物是老院长关山月先生。1983年与1992年,邓子敬两度陪同关老远赴海南岛写生,最难忘1992年3月的西沙之行。他非常推崇关山月在艺术上的真知灼见,重写生,重象征,重变革,这种时代的文化价值观镌刻在关山月身上的人文精神,让邓子敬终生受用。

《大山云卷舒-沧海风迎帆》2018年

在西沙群岛,关老曾对子敬和随行人员谈过中国画的发展需要汲取不同画种与技法的立论,充分突显岭南画派的审美取向和包容性。他说:“我认为其他画种参与中国画创作,势必推动中国画的出新,这也有不少例子证实了的。”当然,这对刚刚走出版画,专攻国画的邓子敬无疑是极大的鼓励与期许,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热土乡情系列,就努力寻找从版画到国画的契入点和突破点。

这些早期的国画作品,扎根于浓郁的乡情沃土,有的笔墨谨严,以工带写,秀丽可观,妙趣横生,如《椰韵》;有的浓墨重彩,画风刚健,以颇具野性的视觉穿透力,融入西方现代意味的装饰美,如《鹿回头》。而且,这批作品都有凝重的版画刀工斧迹。可以说,幸运女神再次眷顾邓子敬,探索期采用“异质同构”作为契入点的作品,在异质文化的塞浦路斯展出时获得很大成功,使他迈出了难能可贵的坚实一步,特别处于艺术转型的新拐点上。

《潮起云舒显海色》108×270cm 2017年

邓子敬是幸运的,又是勤奋的。他耐得住寂寞,又喜欢思考。他说,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岭南画派,就必须具备变法意识,在“师法造化”和“中得心源”之间寻觅未来,不可避免地刻下改革潮头的时代烙印。

那末,他寻觅的未来是什么?他的精神家园又在何处?

近一时期的邓子敬,把他的艺术触角投向了岭之南、天之涯的海。

在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领域里,人们熟悉了黄山、黄河、长江、长城,这些都是内陆的山、内陆的水。在现代山水画中,又该用怎样的笔触去描绘浩瀚的大海,如磬的盘石?近年,中国画坛非常喜人地出现塞北的飘雪、西北的红沙岩、甚至黄山的云,这些独特的地域性自然景观,从审美取向、技法程序到艺术旨意,都富有耐人寻味的创造性情怀,正蓄势待发的邓子敬岂能任其独缺天涯的海,那湛蓝、湛蓝的大海。邓子敬思念天涯的海韵、海潮、海哭、海啸,从屹立在变革潮头的中流砥柱,到洗尽铅华的大浪淘沙。

《曙光初照》180×96cm 2016年

他说“那里有我的海魂,有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和心灵归宿——它是我的精神家园。画海,挑战这一前所未见的领域,亦是碰撞前所未有的机遇”,于是,通过象征性把笔墨技巧强化到精神家园的层次,中国画坛的视野里出现了海的系列:《盘石颂》、《波光岩峻》、《石岛》、《风帆》、《春潮》、《多姿的海湾》、《大浪淘沙》、《激流》……

邓子敬画海是个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进程。探索传统之根,实验新法构成。由于画家生性耿直,厌恶馆阁风气,下笔力求不媚俗,不落畦径,逐步显露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在严谨中见博大朴拙。子敬画海从礁石入手,他常用一簇簇干湿粗细的不等线条,勾勒出网状的石脉、山脉,在运线果断、遒劲的同时,侧重以西法的顶光、侧光和边缘光分辨山体明暗变幻的层次,凸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礁,展示大海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盘石颂》是他以书入画,运线淋漓酣畅的代表作。以中景为主体的重岩巨嶂仞气嶙峥,满纸飞溅的浪花呼应着山间浮云,一束束苍浑古拙又略显枯涩的线条烘托出万年江山,壁立千仞,沉重厚实,境界恢弘,整幅画的线条笔随心运,静定力钧,爽朗疏利,不飘不躁,臻至网线成岩的视觉冲击力。

《红棉报春秀海湾》124×180cm 2012年

中国画的技法精髓说到底是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在说到点的时候,我们不能疏忽“皴、擦、钩、斫、点”六字。有人注意到子敬画海钻研出的技法“点皴聚沙”。他不满足用简约干练的几笔淡墨素彩来写海,倾情于海的雄浑大气,用点出自机杼,宛如以木刻的刀法点点似锥画沙,碾平趋立,力透纸背。单以皴法而言,他独创的“沙点皴”有别于古法的“雨点皴”和“米点皴”,皴法随手擦来,墨渍或沉或染,山体和沙滩在点皴渍染的过程中,前者显得苍而不枯,润却不绵,后者更是肌理丰富,质地润泽,在远山、近沙、空间、感觉的动感韵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使画面构成一种特殊效果。

用墨写海,前无古法可循。子敬在实验中探索墨色的色阶变化,他强化黑、白、灰的分割与构成,浓淡相宜的细腻衔接,形成丰富的中间色调,进一步拓展深邃的空间,墨法亦趋向成熟。邓子敬喜用半干半湿的黑墨作画,为了保持墨色的润腴苍劲,必须控制好宣纸的渲染度。画家常用吹风筒的热气调控出最佳效果的墨色变化,旁人观他作画,戏称其为匠工。他笑着回答:“只要还有匠心就行。”

《长崖秀碧海》124×180cm 2005年

构图险中求稳是子敬画海的特色。在满构图中打破方正稳定的传统图式,大胆偏离中轴线,将重心移至边角寻求新的平衡,构图雄奇,大开大合,于形与神、抽与具、拟与不拟之间追求符号化与意境美的完臻统一,他的海才显得铿锵稚拙,幽阗辽远。

子敬画海还有一个特色是不拘技法。他实行拿来主义,带着版画画种的手法,以及严谨、细腻的专业训练,不拘一格的博采用于画海的各类画种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笔随心走,随机生发,在西方推崇的自然真实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空淡虚灵之间直抒胸臆,不为法所障,力求蓬勃向上的情调,处处蕴涵着一股大气。他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已远非山水画自身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扩展到构建一种文化形态的范畴。

邓子敬的中国画,从乡情系列到海的系列,完成了一次艺术升华,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当我们再次审视他的国画创作,还想由衷的说一声:“潇洒纵逸不足,独步匹罕欠缺。”这有点吹毛求疵,不过,每一位默默的鞠躬耕耘者,总是令人敬佩,亦给予人以期待。

新的拐点就在前头——扬帆出海!

请横屏欣赏

《雄关镇海图》180×1136cm 2013年

《南疆岛石图》180×1512cm 2018年

《山海雍和图》180×2016cm 2015-2016年

《雨林亘古枕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