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工的巡护道路,目前正在铺设排水管道。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这1000多米的巡护道路刚刚修好。”4月下旬,中新网记者在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孟源乡玉源村的战国秦昭襄王修筑的长城遗址见到了彭阳博物馆馆长杨宁国,他正在和专业团队一同修复这段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长城。
目前,专业工人已将长城本体用围栏全部围护。
“路还是土路,为何不硬化?”记者有些疑惑,原以为巡护道路应和刚刚经过村庄时走的水泥路一样,干净而无尘,可眼前的却是一段似乎没有完工的土路。
“这就是长城修复和其他的不同之处,巡护路也要和用黄土夯筑的战国秦长城一样,保持旧时的风貌。”杨宁国向记者解释道,“可是这个路不是简单的‘土路’,是可以保证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的‘专业道路’。”
长城是世界遗产,长城修复中蕴藏的技术含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十三朝古都看西安,十二朝长城看宁夏。宁夏,在中国的版图中,可谓“袖珍”省份,但这里修筑长城的朝代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据考证,宁夏存有长城遗址长度超过1500千米,主要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明长城。宁夏长城在时间上横跨数千年,其背后隐蔽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军事等内容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的“长城博物馆”。
图为长城保护界桩
与大家熟知的八达岭长城不同,为节约成本,宁夏境内的长城绝大多数为就地取材,通过沙土混合、石砌、砖垒等方式夯筑而成。由于宁夏段长城所经过的地域为黄土高原,长期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长城的本体遭受的严重破坏。如不尽快加以维修保护,若干年后,将失去文物的考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而且濒临毁灭的危险。
近年来,宁夏开始有序地对长城遗迹进行抢修维护。彭阳段长城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战国秦长城遗址,2017年,国家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对彭阳现有长城遗存进行保护。“我们主要采取沿长城两侧设置30千米保护围栏、栽植500个界柱、设置30个保护标志、修建巡护道路6千米的方式对外围进行维护。”杨宁国介绍道,修复将在今年完工。
专业工人将水泥排水管手工搬运到排水道内
施工现场,专业工人正在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但一个重达百斤的水泥排水管竟是由两名工人合作搬运铺设,并未看到吊车等机械化设备。“大型机械不能干涉整个修复工程,是为了避免对遗迹的最大干扰。”负责此次工程的陕西普宁工程结构特种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勇告诉记者,平时一周内完成的工期,修复长城可能需要一个月,“有的敌台、烽火台已经破坏得面目全非了,修复就是为了长城的本体保证与周围的山地‘远看无差别,近看有区分’,让大家都有对它的敬畏之心。”
在采访现场,记者还碰到了这段长城的文保员白银兴,他每天都会来长城遗址巡护,见证了长城的变化与发展。“以前没有巡护路,也没有围栏,同村的孩子有时还去长城上玩,大家没有那个意识。都记不清自己穿烂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嘴皮子。从开始修路我每天巡护的时间就增长了,舍不得走,想亲眼看看周围的变化。”白银兴感慨道,“路修好了,我有了更大的信心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和白银兴一样的文保员,在彭阳还有11名,他们负责文物保护,也负责环卫、防火、宣传等工作。长期的巡护工作,也让周围的村民有了对长城更高的保护意识。
无人机拍摄的彭阳段战国秦长城遗址(资料图)
不仅在彭阳,宁夏各地的长城遗址也在不断维护修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宁夏水洞沟景区内较为完整的明代长城遗址,经过修复与保护,这段宁夏与内蒙古分界线的长城遗址已成为了游人缅古怀今的热门景点。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载明涉及的15个省区市,宁夏位列其中。杨国宁认为,长城不只是“沉睡”的世界遗产,更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载体。“修复是为了让珍贵的遗产‘不再哭泣’与消失,重新审视和挖掘长城的文化内涵更是当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目前已规划设计出体验路线,你们明年再来,就能参观修缮后的长城了。但是,旅游的前提是不破坏。”杨宁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