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 布面油画 200 X 280 cm 2009 肖谷
不久,朱乃正、馮遠、許江、聞立鵬、王鏞、龔雲表等一些重量級藝術家和評論家為我寫了文章,其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先生為我寫了一篇長文中有這麼一段:「畫家肖谷30年的孜孜探尋苦苦追求,以現代人的目光,懷著深厚的感情,默默地在新疆—古西域這片孕育著、蘊藏著世界多元文化的靈氣的土地上,探尋、開掘、融會、昇華,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找到了自己的「二度半空間」藝術語言。把中國畫線的意識、意境的營造;版畫藝術的塊的意味、黑白灰的概括;雕塑藝術的意韻與結構理念;油畫藝術的色彩魅力和諧的統一在畫面之中。把現代藝術構成原理與材質技藝之美,融入畫面之中。形成單純簡約與厚重渾樸的語言風格,形成蒼茫凝重古樸肅穆的審美格調。」《弥勒会見记》布面油画 200 X 100 cm 2001
先生們對我的鼓勵,使我的腦海裡經常會出現西域天空上那一朵朵讓人不覺釋然的祥雲。就在2005年那個春天,我清楚地記得著名評論家龔雲表的一句:「你的這種硬朗、厚實、乾糙的風格和材料的運用與西域題材很吻合,看來畫西域比較合適」。這一句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當時的創作重點和研究方向。審視的切入點從二個方面進行思考:一是藝術風格、創作題材和材料運用的關係,也就是說藝術風格和創作題材與材料運用一定是統一的嗎?二是對我自己而言,藝術風格和創作題材的維度之間究竟有多寬?在這二個方面的思考過程中,尤其在對創作題材的維度的思考過程中,勾起了我很早很小的時候就有的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那種中國古代文人和自然之間的那種和諧關係,想起自己青年時代的大概在1973年買的文物出版社的明代沈周《東莊圖》來了。於是,我將的那個1972年出版的沈周《東莊圖》按比例放大成190x160cm,以創作西域題材的藝術風格和材料,進行中國傳統文人與當下文人文化對接的藝術實踐。《沈石田》 布面油画 50cm×100cm 2015年
當時,我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已這麼做是與所謂的時代不相吻合的,自己這麼做會失去許多原本可以得到的「東西」,自已這麼做將是孤獨的且以年華為代價的。但我義無反顧,我想通過畫《東莊圖》體會這三點意思:第一個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人在營造一個文化氛圍的時候,尤其是營造文化與物質融合氛圍的時候,是基於什麼思想?我將花若干年時間做這麼一個題材,不僅是繪畫本身的需要而是想通過深度瞭解中國傳統文人的心路歷程,對我們當下的知識界、藝術界的創作和對中國自身文化的關照有深刻的體會;第二,對古代文人營造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氛圍我們也應該如何去學習去繼承?第三作為學術研究項目,不僅要有一個嚴謹的學術態度,還要真正把它作為一個項目來做,在創作于思考過程中碰到的很多的文化現象需要進行綜合分析。十年,十年的《東莊圖》以及《東莊圖》系列創作,初步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換」項目研究的目的。這一點我心中明白。—————————————
肖谷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新疆龟兹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亚洲艺术品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专家库专家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 (综合材料绘画)评委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岩彩绘画工作室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及美术品修复保护艺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转换”深度理解,将亚洲文化“二度半空间”造型原则,作为研究与创作原动力。通过画面的质感与品质,呈现与时代相融合的跨界学术诗性,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征的中国精神与气象,体现当代价值观的美学高度和审美理念。审美主张雅俗共赏、色彩明亮、技术系数高度统一。作品主张未来,作品靠什么立足?从本质上来讲,是国家机构和藏家。靠什么才能留住机构和藏家?靠什么留住机构藏家的心?唯一长久的最好办法就是成全机构和藏家,所以做好作品内容和内容服务才最重要,也是作品出处思考的终极问题。做好作品内容是艺术家个人对艺术本身负责任的素质,做好内容服务是艺术家对机构和藏家负责任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