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罗姆作品《大拇指向下》

十九世纪中后叶是世界近代史迈向现代史的分水岭,在这个期间,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自由资本主义形成,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等等各个领域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阶段由于社会的开放和思想的解放,各种对立的观念并存,不同社会领域的社会阶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导致了各种艺术审美标准的分裂,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开始了多元化的改变,传统的绘画艺术开始受到了来自于各方面的冲击。

热罗姆作品《肚皮舞娘》

一、称霸画坛的学院派艺术
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是世界现代化的标志、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也是整个西方艺术的风向标。在当时的艺术界,以卡巴内尔、热罗姆和布格罗为代表的学院派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学院派艺术风行整个欧洲。

卡巴内尔作品《奥菲利亚》

学院派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传承为基础,在欧洲艺术学院和大学的影响下,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流派,它以历史题材为核心,采用古典主义的写实技巧,追求端庄、唯美、典雅的美学观念,也被称为“华丽主义”和“折中主义”。在当时,学院派的艺术不但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认可,成为评判绘画作品的准则,有悖于学院派艺术传统美学标准之外的其他流派均被判定为非正统的旁门左道。

卡巴内尔作品《诗人》

但是,当时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必然会产生不同于学院派的创作理念和欣赏需求,各种绘画流派风生水起,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开始触动了学院派至高无上的地位。跟社会君主一样,这位艺术界的帝王流派为了维护“帝位”,对于新生的异己流派开始了打压。

布格罗作品《背着不算太重》

无论在哪个时期,艺术家想要出名,参加画廊画展是最为便捷的一条路,因为有了名气就有了影响力,也才能卖出作品换饭吃。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在知名画廊由官方举办的各类画展,参展者的奖金和佣金也都十分丰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画家对此趋之若鹜,但由于参展人数是有限的,所以所有参展作品都要经过画廊评委们的审查才能获得参展资格。

布格罗作品《玛利亚与羔羊》

当时的评委都是类似于卡巴内尔、布格罗这类学院派的知名人物,参展首先一条就是,展品必须符合法国政府规定的学院派传统美学标准。可想而知,如此条件使得非学院派的画家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到画展,像后来知名的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库尔贝、印象派的鼻祖马奈等前卫画家的作品都几次落,根本得不到参展的资格。

布格罗作品《清纯》

二、学院派艺术的没落之路

如此独裁式的艺术垄断激起了更方面的强烈反响,首先发声的就是绘画界,库尔贝在被退选之后,在沙龙美术馆对面举办了自己的“库尔贝现实主义画展”,打响了反对学院派的第一枪,由此引发了连锁反应,社会各界纷纷拥护响应,矛头直指学院派。

库尔贝作品《筛麦女》

以左拉、波德莱尔和戈蒂埃为代表的作家成为最早抨击学院派艺术独裁的团体,并由此产生了文艺批评的新文学体裁。他们同众多的前卫艺术家们声讨学院派,认为学院派艺术是陈腐的、保守的、没有创新的、资产阶级的以及没有风格的艺术,著名的学院派代表人物卡巴内尔的经典名作《维纳斯的诞生》被批评为“画了一个粉嫩光滑,放荡而又肉感的裸体”。

库尔贝作品《给新娘穿衣服

此间,美术界与学院派的对立最为尖锐的就是印象派,在绘画立意和表现上,印象派几乎全盘否定了学院派的艺术主张。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中,艺术评论家葛林·伯格认为学院派只是“庸俗作品”的文章,让这场所谓的艺术革命达到了高潮,学院派也从此开始迅速衰退,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库尔贝作品《石工》

在这场文化革命之后,没落的学院派成了反面教材和被嘲弄的对象,简直像古代战争的“掠地屠城”一样,被以胜利者自居的现代主义者彻底抹杀,甚至在艺术史上都没了踪影,在之后的整整一个世纪,学院派艺术几乎被完全忽略。

马奈作品《穿斗牛士服装的维多林小姐》

【结语】

这场艺术革命虽不像战争一样腥风血雨,但是这种在思想上毁灭性的“诛杀”也令人不寒而栗。思想主张上的不同对于艺术来讲是一件好事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开放、融合才是根本,一言不合就你死我活是绝不可取的,“艺”本同源,相煎何急!

马奈作品《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也正是由于现代社会思想的进步,各个领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越来越强,自20世纪70年代,沉寂了一个世纪的学院派艺术才重新被慢慢重视,那些唯美、典雅的经典名作才得以回到了艺术的殿堂供大我们众欣赏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