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馆员的典范:丰子恺

——读《子恺遗墨》

文 | 潘立纲

编者按: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1953年建馆时的首批之馆员,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缘于书缘,又喜得一本好书!

由书友赵柱家先生主编,丰子恺女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丰一吟馆员作序的《子恺遗墨——丰子恺〈宇宙风〉插图原稿》(以下简称《子恺遗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17年夏月出版面世。

丰子恺先生诞生于1898年11月9日,逝世于1975年9月15日,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1953年建馆时的首批之馆员,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子恺遗墨》,主要收录了丰子恺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为民国文艺期刊《宇宙风》“特为本刊作画”专栏创作的13幅黑白插图原稿图版;及当年杂志目录、刊载页等影像资料;同时集录丰先生16篇几十年来不同时期的创作感言、回忆、自序以及近30幅彩色漫画作品;还有20篇多个年代国字号名家如朱光潜、邵洛羊、张乐平、巴金、华君武、刘海粟等先生为丰先生撰写的序、跋和缅怀文章;后附珍贵的丰先生年表。这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而又简繁有致并非“大部头”的图书,艺术含量与历史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是对丰子恺先生的一种诚挚纪念,也不仅是便于学习丰先生人品和艺品,应该说是对研究、发扬光大丰先生人生精神、艺术品德以及中国美术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和推进民族文化复兴伟业的当今盛世,格外具有十分生动的学术价值和相当经典的文献功能。

丰子恺创作的插图(图自《文艺报》)

丰子恺先生喜爱古代诗词,“常觉其中佳句,似为现代人生写照,或竟为我代言,盖诗言情,人情千古不变;故为诗千古常新”。先生更喜欢“孩子们的天下”,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而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屑事件所迷着,都忘记人生的根本,显得“个个都虚伪卑怯”。因此先生已养成一种习性,喜欢读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书,喜欢谈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话,诚然,他也格外喜欢画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漫画,写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文章。

至少有半个世纪,丰先生整天日夜为写作、绘画而忙,其题材变化极多,且都不是平板的现象记录,总是从生活的实感中提炼出画意,用无拘束的描法加以表现。特别是在新中国,先生焕发了艺术青春,歌颂新社会,也涉及祖国的秀丽河山,诗情画意发生了飞跃。因为始终真实生动,所以意味深长,能吸引各层次读者反复阅读、欣赏。先生的漫画创作有四个时期,即:描写古诗的时代,描写儿童相的时代,描写社会相的时代和描写自然相的时代。当然,先生大批大批的作品不可能判然划界,而是交互错综。

先生强调画家对生活和所要描画的对象要热爱、亲近、理解、设身处地,“倘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付更可爱的、更有价值的更伟大的对象而创作绘画,我想他也许可以在——尤其在今日新中国的生气蓬勃的生活中——发见更多的画材,而作出更美的绘画”。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丰先生对有为画家的热忱指引与殷殷期盼,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无上自豪与无量信心。先生一生于绘画、音乐、书法、金石鉴赏、建筑艺术、艺术理论、散文创作等等,可谓无不精通,而且是勋劳卓著、别具风格、自成一家;先生还通晓日、英、俄、法、德五门外国语言,译著等身不下百数十种。当今常见常闻某些知名人士自诩或彼此互捧“多才多艺”,与丰子恺先生比呢?!无怪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法师生前赞美丰先生:“如此艺才,不惟国文艺史上所罕见,实为世界艺坛所稀有”!

丰子恺创作的插图(图自《文艺报》)

丰子恺先生的不朽作品展示出了光彩熠熠、与时俱进、令人难忘、备受教育的艺术魅力,并揭示出了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风亮节的人生品德,而他生活、工作、交往之中的德行尤令人歆慕敬佩。

《子恺遗墨》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老师的无比敬重。1925年,27岁的丰子恺出版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漫画集,当时已与诸多名人过从甚密的先生除了请郑振铎、朱自清动笔外,还特地诚邀他17岁时读浙一师范的国文、日语老师夏丏尊作序。30岁的他又为17岁时的中国画、音乐老师李叔同,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筑居募款;44岁时得知法师圆寂,他静坐四十分钟,发愿为法师造像一百尊;又不远千里,亲自专程找到“儒释哲一代宗师”、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马一浮先生,求他替老师作传;55岁时与多位名家筹款,给法师建舍利塔……丰子恺先生对于恩师的情谊何其笃爱、笃诚、笃厚、笃深!

丰子恺画弘一法师李叔同(图片来自网络)

《子恺遗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丰先生对待一般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读者是多么的尊重和大爱。丰先生30岁时认识的谢冰莹女士在后来的悼念文章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作家,像子恺先生一样那么认真负责,不计较稿费。有些根本没有稿费的,他都以同一态度,对待那些向他求稿的编辑。有些人酷爱他的画,而又付不起润笔,连纸都没有的人找上他,他一律奉送,毫无不高兴的表情。”这位台湾女士的评述,我们仅从丰先生颇为简洁的年表中就信手拈来几条令人动容的事例: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丰先生特作“数帧以八月十日题款之作品分赠亲友”;49岁时为一学校筹募复校基金,接着又为故乡石湾小学重建校舍举行漫画义卖……直到先生逝世前四个月,还“作画多幅赠乡间求画者。又书贺知章《回乡偶书》多幅分赠亲友”,其一生视名利若敝屣、乐善好德的品质真的令人震撼景仰!

丰子恺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子恺遗墨》中,还有中央文史研究馆叶圣陶馆长的热情序文、浙江文史研究馆沈本千馆员的深情回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钱君匋馆员的真情序言等美文,妙论精言、趣闻轶事也都给读者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感人的大课……

《子恺遗墨》确实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阅读、值得借鉴、值得研究、值得珍藏的好书!丰子恺先生无愧为文史馆员的典范!

(作者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