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自叙

文/安正中

中年将近,平淡一生,三十多年的苦苦求索,创作了一些作品,谨以此献给广大读者,献给理解支持我的师长、同志和朋友。

人世间最珍贵的是感情,自幼失去父母,失去姐弟,这一点我体会得更为深刻。少年时光、青春年华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度过的,是在曲折而坎坷的征程上跋涉前进的。因此,我深深知道,凡做成一件事的背后,是要付出劳动,耗尽心血和汗水;是要做出奉献和牺牲,而留在记忆中的却是难忘的欣慰和怀恋。

从小学时就喜爱美术,捏泥人,做玩具,扎风筝,刻竹箫,拉琴吹笛,逐步养成对艺术的兴趣。长大以后,方知道艺术之深奥和艰辛,绘画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地区镇平县。故乡坐落在伏牛山南麓鄢陵河河畔的关帝庙村。这里是丘陵起伏,风光秀丽;村前村后翠竹环抱,水塘连接,枣林、桑圃、柿园成片,优美的环境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安正中

小学六年是在本村及石佛寺镇、贾宋镇上完成的,校舍都是庙院殿堂改成的教室。院内大都有高大的松柏、银杏、古槐树。大殿里还都保留着神像壁画及石刻浮雕。美术老师的指点以及幽静的环境对我走上绘画道路都有一定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鬼子的飞机轰炸了县城的集市,死伤惨重。鄢陵河东岸的一个村子,被鬼子烧死打死近百人。撤退的中央军东来西往,加上打家劫舍的土匪出没在偏僻的乡村。自此,伏牛山下的安静被打破,学校停课放假。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清脆的欢歌笑语,听不到爽朗的读书声,看不到黑板上老师同学生动的图画。

1940年的夏初,中原重镇南阳(古称宛城)发生宛东之战。抗日自卫团与数倍的鬼子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师范学院毕业的父亲身为营长与他的战友们血洒沙场全部阵亡。父亲死时年仅32岁。母亲因悲伤过度,不久也含恨离世。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考入县立中学。二年级的时候,解放战争开始,中原成为战争的争夺之地。学校停课,跟一位邻村的私塾先生学习古文、书法、篆刻、临摹芥子园画谱。一年多的学习奠定了我对古文、读书画印的初步基础。

1949年春,中原解放,学校复课,新的学校、新的内容,老师的教诲使我走出课堂,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部队宣传队,在南下渡江的大潮中成为了一名小战士。

当时宣传队的任务是演戏、宣传发动群众,把党的政策送到新的解放区。我提着白灰桶,与老战士一起在街头墙壁上、江堤上写着大幅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画一些简单的时事漫画。

1950年春海南岛解放,炮师返回中原,参加修筑淮河的任务。我在参加生产劳动中立了一次三等功。

六月,朝鲜战争爆发,炮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十月下旬渡过鸭绿江参加了云山战役,之后又参加了二、三次战役,上甘岭、全城反击战,直到1953年停战。三年血与火的生死磨炼,我懂得了爱与恨,懂得了友谊与感情。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幸存的我,一面完成任务,一面还抽空为连队战斗画些插图、速写等。

三年艰苦生活,我身背着电台、枪支弹药还有一个画夹,转战在“三八线”、“北汉江”、“临津江”畔。有一次两位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全电台的装备压在我的身上,要立即转移阵地,我实在背不动,只好扔掉了背包行装;但速写本、画的资料和武器、电报机一直背在我的身上直到停战返回祖国。

五十年代以来,我的绘画基础在部队美术干部的指导下,得到了提高。1958年夏季离开部队,千里迢迢来到西安,有幸得到杜建国、章青老师热情帮助,我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绘画系。

经过几年的绘画艺术学习,文化素质、美术理论及艺术修养都得到了提高。老师的言传身教,到生活中进行艺术实践,参观文物古迹、石窟雕刻、壁画、彩绘,丰富了我的艺术知识,受益匪浅, 终生不忘。

六十年代初,国家最困难的时刻,我从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宝鸡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美术的组织辅导工作。

三十多年过去,在宝鸡工作的日子里,山上下乡当工作队,搞春种秋收、人口普查,社会主义教育,画图表、连环画、宣传画,举办美术训练班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秦岭太白山,陇东高原,渭河两岸,山乡村镇文化站,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大西北土地的深情,乡亲们朴实、真诚的厚意,使我更懂得了艺术的深刻涵义。我的朋友太多了,我的感情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同志们、画友们对我是信任的。我从一般馆员、美术组长到馆长,唯一的一点是我每天都在坚持画画。

人生短暂,道路漫长,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陕西美术界先辈留下的座右铭。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在实践中再创造出新的成果。

在基层从事美术组织工作,专门画画的时间很少,就要尽量利用早起晚睡及节假日的空暇写生作画,收集素材,获得创作的补充。

大西北的原野,广袤无垠的土地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活动场地和舞台。除了那些可视的山川风貌给我们留下强烈感受外,那些姊妹 艺术信天游、花儿、秦腔、眉户,高亢优美的民歌音乐曲调,那神秘沉雄的青铜器、石窟雕刻、还有那千家万户美不胜收的民间美术品,纯净古朴的民俗民风,都是艺术生涯中最珍贵的营养。我的身心得到净化、陶冶和启迪。

我爱大西北,我爱西部高原的古朴、沉雄,我爱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我爱这里人民的善良纯朴,我的生命魂魄和西部分不开。

我将尽毕生的精力,在艺术实践中把对祖国人民、对西部的爱,对事业深邃之情感,溶入我的作品里。

我能活到今天幸存下来,无悔无怨。

我牢记在心中的一点,就是对同志、对朋友、对观众和读者要真诚,对艺术、对生活要真诚。我将要在大西北找出对艺术真挚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与希望。

四泉老红军住所

水彩画

15cm×24cm

1959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何馆长之子——蒙蒙

水彩画

17.5cm×13cm

196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阴天麦收

水彩画

15cm×21.5cm

196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在北塬收麦

水彩画

17.5cm×19.5cm

196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四位女青年

水彩画

20.5cm×15cm

196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田间春意

水彩画

13cm×22cm

1970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白水江放木

水彩画

21cm×20cm

1970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小城新姿

水彩画

19cm×23cm

1970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双石铺

水彩画

20cm×23.5cm

1970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绘图员

水彩画

12.5cm×12cm

1971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读书女孩

水彩画

9cm×11cm

197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齐家村队长

水彩画

17cm×15cm

197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山上山下

水彩画

16.5cm×16cm

197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文化宫习作

水彩画

17.5cm×16.5cm

197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秋耕

水彩画

11cm×16cm

197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火车来了

水彩画

19cm×19cm

197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西机厂区

水彩画

19cm×20cm

197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常新华

水彩画

17.5ccm×13.5cm

197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微笑的青年

水彩画

14cm×17cm

197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溪边小憩

中国画

20.5cm×19.5cm

198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吐鲁番火焰山下

水彩画

18cm×18.5cm

1978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眉县姑娘

素描(牛皮纸)

21.5cm×19cm

196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水乐路社交组李国璋

速写

21cm×18cm

196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在故乡的原野上

素描(牛皮纸)

18cm×21cm

196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塬上

素描(牛皮纸)

18cm×17.5cm

1967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在军民联欢会上

素描(黄草纸)

25cm×19.5cm

197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二名劳动的男子

素描(牛皮纸)

19cm×16cm

197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炉前

素描(黄草纸)

18.5cm×16cm

197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专注

素描(黄草纸)

18.5cm×19cm

197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女放映员

素描(牛皮纸)

20cm×17cm

1972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他曾是个骑兵战士

素描(牛皮纸)

21cm×16cm

197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看书的女子

素描(牛皮纸)

21cm×18cm

197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蹲坐专注看前方的村民

素描(黄草纸)

17cm×16cm

1974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夏收

素描(黄草纸)

18cm×19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陇县沟门

素描(牛皮纸)

18.5cm×20.5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山娃赵顺怀小朋友

素描(牛皮纸)

22cm×18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风景如画

素描

18cm×18.5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伙伴

素描(牛皮纸)

18.5cm×20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李荣

素描(牛皮纸)

18cm×20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西关老人在看玉米

素描(黄草纸)

17cm×16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年画创作班夏国汉(陕棉十二厂业余作者)

素描(牛皮纸)

21.5cm×21.5cm

1975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阿依古汗

素描(牛皮纸)

25cm×19cm

1978?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苏菲亚(于乌鲁木齐师范)

素描(牛皮纸)

25cm×19cm

1978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看戏

素描(黄草纸

11.5cm×19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唱歌的老农

素描(黄草纸)

12.5cm×19.5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冥想

素描(牛皮纸)

20.5cm×18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田园农舍

素描(牛皮纸)

20cm×20.5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村前高树

素描(牛皮纸)

23cm×20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复员军人

素描(黄草纸)

17cm×16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小时梅英

素描(牛皮纸)

25.5cm×22.5cm

年代不详

河南省美术馆藏

安正中(1934-2013)

安正中1934年生于河南,在镇平县伏牛山麓的关帝庙村度过了童年,后又追随革命,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屡立战功。1958年从部队转业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宝鸡市群众艺术馆,1987年调到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组长期从事基层美术事业的组织辅导和艺术创作。1988年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任秘书长,其间作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一生奉献于祖国大西北的安正中,为人为艺,有口皆碑。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