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吴文化博物馆“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正式开幕。

本次特展,把山西博物院的郝匠金墓迁移到了展厅,通过墓室壁画与砖雕艺术,展现金代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郝匠金墓不仅是首次在苏展出,也是第一次以全貌完整的形式向大众展出。

展览首次采用“地上与地下壁画”相结合的展出形式。精选近40件山西博物院在1974-1975年临摹的寺观壁画,涵盖唐宋金元明时段。通过寺观和墓葬、地上和地下文物的内涵挖掘,反映出中古时期山西北方人们的一种生死观念和世间生活的百态。

本次特展由吴文化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合作,共展出展品100余件(套),主要以唐宋金元明的长时段民间信仰传统及其物质遗存作为为叙事框架,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带领观众感受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中古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市井文化兴起,宗教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宗教实践在积极回应民众祈愿的现实需求下交流互鉴、融合共生,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墓葬和寺观,地下与地上,作为寄托逝者和生者多重祈愿的特异性场所,逐渐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而又区别于文人画的图像艺术系统,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山西,地处传统中原与游牧文化的交织地带,得益于表里山河的自然环境,在宋金元明时期,成为中国北方传统文化发展最为丰厚全面的地区,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的物质遗存,至今保存较好,历史、艺术与究价值独特。

展览持续到4月18号,欢迎朋友们前往观看。

展览单元

【多重祈愿墓中显】

晚唐五代以后,“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日渐盛行。砖雕壁画墓成为了中国北方流行的墓葬形式之一,依照现实情景,用砖砌筑成仿木结构的地下院落,并涂绘以反映墓主人生活场景的壁画,通过空间的再造与模拟,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同样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

【世间神祇壁上观】

壁画之大观,当属庙堂。寺观壁画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高超的画艺,诠释着中国宗教艺术的独特魅力。步入其间,高高在上的寺观彩塑和壁画神祗,会使虔诚的祭拜信众带来深深的震撼,进而产生特殊的宗教情感。

山西现存古代壁画种类多、面积大,规模上仅次于敦煌壁画。其中,唐至明各时期寺观壁画现存7000多平方米,分布于70多个寺观,兼及佛寺、道观、地方神祗庙等不同宗教门类。其内容题材,宗教之外,世俗生活的精彩也多有记录,因而在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教合一水陆间】

水陆画是我国古代寺院或私人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是水陆法会举办时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其上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佛菩萨、各方神道、人间社会各色人物等,绘画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从神佛到普通人都有所体现,形成了自身独立且丰富的图像体系,对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史、三教合一史、绘画史等都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部分展品展示

郝匠金墓

金代(1115-1234) 605x321x300cm

2013年山西晋城市区郝匠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郝匠金墓(M1)为前后双室砖券墓,墓室由墓门、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该墓室为典型的砖砌仿木结构双室墓,墓室模仿了现实建筑空间,用墓砖及彩绘表现建筑结构,如古建筑中的倚柱、斗拱、梁枋、门窗等。

郝匠金墓墓志(拓片)

金代(1115-1234)118.5x66cm

山西博物院藏

此为郝匠金墓出土墓志,全文约500字。志文显示墓主人名郭永坚,世居泽州晋城,卒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从而为墓葬提供了准确纪年。铭文还叙述了墓主人的家世、生平、妻儿情况及埋葬地点,是研究金代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飞天图

1974年临摹于平顺大云院75x135cm

山西博物院藏

位于大云院弥陀殿东壁上隅。画面中飞天面相丰满,身姿浑圆,发髻后披,凝神下视,前胸袒露,项佩璎珞,手捧玉钵,衣带飘飞,正乘云翱翔,有“吴带当风”之遗韵。

飞天,本名乾闼婆神,又称香音神,为佛教八部众之一。

酒楼市井图

金代(1115-1234)93x92cm

1975年临摹于繁峙岩山寺山西博物院藏

岩山寺文殊殿完工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四壁绘有金代壁画,原作位于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南隅,画面中酒楼临水而建,形如方亭,酒帘高悬,上书“野花钻地出,村酒透瓶香”以招徕顾客。楼内品茶饮酒、说唱卖艺、凭栏赏景者众。楼外商贩云集,各色人等熙熙攘攘。这种世俗场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堪称“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繁峙南关村金墓

西北壁·青年得志

东北壁·仕途青云

东南壁·暮年仙居

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发现一座仿木结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随后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葬壁画进行掲取搬迁和修复保护。墓室为仿木结构建筑,以砖雕与彩绘结合的手法表现,墓室壁画由墓顶天象图、建筑彩绘和墓壁主体壁画组成。

可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