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云梦系列之一》

尺寸:97x180cm

材料:宣纸、彩墨

创作年代:2019

备注:2021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入选作品

昨日画间小憩他信手写下:

我的眼睛如此贪婪

总想看见新鲜的事物

我的思想如此活跃

总是云里雾里丈量千山

我的精力如此旺盛

总是不知疲倦日新月异

我的脚步如此奔波

总象夸父逐日风雨兼程

哦!我是天生的孩子

春生夏长日益蓬勃

哦!我是大海的宠儿

涨潮潮涨永远心潮荡漾

女儿阅后留言:“有没有发现,你的诗歌主题大多是各个角度的自我欣赏”。

他先是一怔,思前想后,不是吗?

自我欣赏是孤独行程中的润滑剂,是给心灵源源不断注入的核动力。包括每天晨跑的照片盖是在天宇下舒展精神、吮吸灵气、休养生息、蒸蒸日上、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回光返照”,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从来文人相轻,画人攻讦,再不会自我欣赏享有“望梅止渴”的阿Q精神,图然随波逐流,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岂不忹自悲摧自残了么?

自我欣赏之于他的前半生不啻是心灵的广播体操。

在孩提时代,一个出身寒门普普通通的孩子已经从他幼小的心灵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禀赋而暗自“自我欣赏”了,只不过那时候他还不能用文字来形容,自我的感觉不同,产生心理的自我期许,而形成自我行为的约束。

自律、自尊、自强的省悟似乎就是从幼小的自我欣赏开始的。

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而行是在“亚元府”祖宅的明清建筑群间,青砖黑瓦、深巷古井,雕甍画栋是一件偌大的装置艺术空间作品,今天回想起来,是一个天造地设一对一的课徒启蒙的教育之坊,哦!不要太奢侈了!在世间盛行读书无用论的风气下,恩师景黄先生在给幼小的他传授最传统的启蒙读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让他与时下的同窗很快的拉开了距离,换一种方式看世界,换一个角度看自己,尽管其时说不清道不明,他没有人们想象的社会背景,没有世俗生活认为的显赫家庭。但他已经在窃喜“我不是随随便便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当兵做潜水员的六年间,在海底冷冷的欣赏大自然的杰作,一束千年的光将少年的他生命的软体磁化了!他换了一个角度来审视、打量、发现 不无欣赏的解读、诠释自己。

青年阶段的累败累战“深夜 按住伤口跳动的魂魄……”他发现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尤其在“压力”中体味人生,是另一种形式“极限施压”的课程,弥补了自己先前的不足,面壁灿然,毒药对于弱者可以毙命对于强者就是一剂补药,这伟大的发现能不让他沾沾自喜“自我欣赏”自我打量自我更新自我坚强?

重潜水的着装是在一个与身体仿佛的“壳体”内形成空间的封闭式自我循环,有源源不断压缩空气的供给,有对讲机的随时保持联系,身体机能产生的抗压能力便能保证他在水中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平生到今天共十二个画室空间的范围过程中莫非“曾经潜水员”“空间”的增大而已?闭门即是深山,读书便是净土,大千世界,一枝可倚,安贫乐道,专心致志。思想上一如既往他还是那个曾经水中的少年,他还在螺丝壳里作道场,诗是他自我欣赏的自言自语,画不亦是如斯乎?

《米字格系列》是塾内启蒙学子他的自我解读与自我欣赏。

《惊蛰系列》就更是他自我艺术生命苏醒的呼号与呐喊了。

水墨画《谷音系列》不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的苍然?

《云梦沧海》不还是叙述的少年曾经的梦魇、挣扎与憧憬吗?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

作品名称:《米字格系列之一》

尺寸:58x56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1

备注:1993我获全国版画展银奖、美国廖氏版画优秀作品奖。载入《中国百年版画》《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名称:《米字格系列之十二》

技法:丝网版画

尺寸:79x110cm

创作年代:1992年

备注:1997年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二届新人新作,桂林市美术馆收藏。

作品名称:《米字格系列之二》

技法:丝网版画

尺寸:79x110cm

创作年代:1992年

备注:1996年入选中国上海国际版画邀请展。《美术观察》1997年第五期发表。

《米字格系列》是直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书法之于国人,已不单是一种书写方式,也不仅是一种艺术体系,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一种东方特有的审美范畴,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积累、延续,以及民族性情的养成都起过重要作用。因此,郑忠不厌其烦地以此为题结构画面,数量达十几幅之多。在对童年便写大仿、摆五子棋的回忆中,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其画集代序中写道:“记忆中的米字格,像戒律一样,形成我生命之树的框架,构筑起我艺术人生的座标,凝成我心灵不竭的力量源泉。多少次彷徨,多少次按住跳动的魂魄,多少次心灵的震颤,这米字格内涵的神奇魅力,在夜阑向我轻轻呼唤……”如果再把这种情感与郑忠幼时受国学先生们的濡染而读诗诵文联系起来,其传统情结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历史性积淀,那东方文化之根已化作了他的血脉,构成了其生命的脉络,自然也便酿就了其丝网版画的艺术品格。

作者:齐凤阁(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

原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3期

作品名称:《惊蛰系列之一》

尺寸:58x72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4

备注:1996我获全国版画展铜奖、美国廖氏版画优秀作品奖。载入《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百年版画》《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名称:《惊蛰系列之三》

技法:丝网版画

尺寸:45x48cm

创作年代:1994年

备注:1999 年年入选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美术观察》1997年第五期发表。


作品名称:《惊蛰系列之四》

技法:丝网版画

尺寸:45x48cm

创作年代:1994年

备注:1996年入选11 届德国FRECHEN 国际版画展。《美术观察》1997年第五期发表。

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大师吴冠中的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版画作品《惊蛰系列之八》作封面、封底。

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天地境界”为切入点,反观自身,是郑忠版画创作常用的一种视角。《惊蛰系列》是对中国传统时令节气的有感而发,其实是预示自我内在意志、悟性及慧根的苏醒,是对自身生命节律与大自然同频共振的一种喜悦,是对自我创作冲动和艺术张力的寓拟。

作者:齐凤阁(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

原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3期

1979年郑忠从军之日恩师的赐诗手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8岁的海军潜水员郑忠于三亚小东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十八岁的小战士郑忠便立志打造自己,动心忍性,忍人所不能忍,憧憬着创造遥远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