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美术馆资源日益丰富,去美术馆参观迅速成为很多学生美育熏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学生有时无法亲临美术馆欣赏作品,促使线上美术馆功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互联网美术馆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从而极大满足了学生们随时随地观赏美术作品的需求。然而互联网美术馆一进入美术课堂,教师依然采取以静观为主的学习模式,学生定会毫无兴趣。那么,如何让基于互联网美术馆的美术欣赏课得以生动有趣的开展呢?为此,笔者提出“三动欣赏学习法”加以破解,助力其在互联网平台互联互动,交互生成,激活审美思维,真正实现动起来、活起来的美育功效。

引“心”动,在想象中生长审美愉悦

美术作品欣赏环节中学生的“动”,并不仅仅指身体的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活动。内心的动主要是学生面对作品,能实现心灵的自由放飞,具体表现为积极参与对作品的思考和探究,从中获得启迪、领悟,获得审美愉悦。在互联网美术馆中,我们可以借助虚拟现实的技术,助力学生获得身临其境游观的真实体验感。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美术馆富媒体功能,将栩栩如生的画面、美轮美奂的音效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动态的唯美研学化欣赏环境,不断推进学生与作品情感的融合和交流。

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了这些“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结合浏览线上美术馆的体验,体会作品深远的欣赏价值,渲染作品的意境,在感悟和发现中完成作品的再次创造,并取得内在的审美愉悦。

助“口”动,在研讨中丰实审美观点

作品欣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品欣赏侧重于教师对艺术作品的内容、技法、背景、画家生平事迹等的讲解,往往面面俱到,对作品的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高深莫测,让学生一脸茫然,最多让学生感兴趣的只有画家的一些生平轶事。教师在讲解作品欣赏环节,即便讲得再精彩,也只是在讲故事,只能让作品欣赏停留在表层,难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审美状态,更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应该要听到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并不愿意只是当一名听众,他们更需要参与评价。有了线上美术馆的结合,教师就可以变静为动,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讨论。让学生在线上美术馆中边欣赏作品,围绕问题,紧紧扣住“我”字发表独特的看法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个人,也可以分组,甚至是组与组之间的辩论。

正是依托课前翻转课堂式的互联网美术馆自主探索,学生带着自己积极思考介入本课的学习之中,自然拥有了敢于质疑或争辩的知识背景,这样的美术欣赏课也就进入了视觉思维提升的深度。在这其间,教师自然成为引导学生自主而积极审美行为的组织者。用提问或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与思维去感知,去欣赏作品。学生根据互联网美术馆获得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进行现场互动、对话、辩论。把自己的感受和理念传递出去的同时,也接收了其他人不同的感受和理念,这让自己的审美观点不断丰实,逐渐完善。

创“手”动,在实践中深化审美体悟

美术欣赏课如果只是用眼睛看,用嘴巴说,课上得再好,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作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画家高超的表现手法与独特的思想情感。为此,我们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分调度学生的眼、嘴、脑、手等,全方位立体化地揣摩美术作品,尤其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的魅力。通过学生在互联网美术馆中参与实践的过程,体验并理解所欣赏作品的内在特征和审美价值。

在诸多的实践中,临创大师作品,举办“我与大师一起办个云美术展”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在临创与办展的过程中,能极大调动学生创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并引发学生心灵和作品之间的融合共鸣。临创不仅不会束缚学生,而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对于作品的深层次体悟。

基于互联网美术馆的“三动欣赏学习法”,其始于学生的心动,“心动”贯穿于美术欣赏课之全过程。有了学生审美心扉之敞开,再加口动、手动,美术欣赏课自然洋溢起审美思维被激活、审美创意被点燃之后的无限学习精彩。

(作者供职于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