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我喜欢空灵的雨,更喜欢独自漫步在这种空灵里。于是,我又一次走进了雨的怀抱,倾听那微妙的绝响,并幻画出一个纯美的雨中世界……
——亚历山大·波洛托夫(АЛЕКСАНДР БОЛОТОВ)
不画雨水,却滴落出亚历山大满眼的潮湿。淅沥的雨将视野反复分解,却也塑成了一个完整的雨季。经年以后,那抹亮眼的红色成了他对这座雨中之城的唯一印记......
亚历山大的“雨”
1981年,亚历山大·波洛托夫出生于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城。2002年,他从顿涅茨克艺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并在一家出版社谋得了绘制插图的工作。六年后,渴望创作自由的亚历山大还是选择了离开插画领域,正式开启了他的油画创作生涯。
起初,因喜欢俄罗斯景观学派领军人物伊万·希什金(Ivan Shishkin)和伊万·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的作品,亚历山大创作了许多以森林、海洋为主题的写实油画。但随着他对油画艺术的深入了解,亚历山大开始追求更加风格化的语言形式,其创作内容在写实之余,也逐渐有了更加诗意的意象表达。
2013年,亚历山大在乌克兰的科威尔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并于2014年与家人搬到了俄罗斯的乌拉尔,以自由写生的方式游历了周遭的十几座城市,辗转之间,“雨”成为了他画作中唯一不变的主角。
亚历山大·波洛托夫(АЛЕКСАНДР БОЛОТОВ)
天上的眼泪
透过天上的眼泪,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
——亚历山大·波洛托夫(АЛЕКСАНДР БОЛОТОВ)
顿涅茨克城位于乌克兰的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天数可达162天。在阴雨中成长起来的亚历山大,早已习惯了被雨水浇灌的视野。多年的努力与尝试,他不断思考着如何刻画这些几乎终日相伴的雨水,不觉间,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雨中风景绘画大师。
将下落的雨水视为天上的眼泪——每当黄昏时分,亚历山大便会拿起画笔将雨中城市的剪影收于画布之上。黑白灰的底色缓慢而浓烈地渲染着潮湿的氛围,灰蒙的天空、团簇的行道树、铺洒在地面上的反光与影影倬倬的倒影,共同烘托着雨中之城特有的幽静与清冷。而那些穿透雨雾的点点淡黄暖光和行人的红色雨伞,似是灰寂视界里窜动的精灵,雀跃着想要留下目视之人的所有记忆。
天上的眼泪应是一种慷慨的礼遇,亚历山大唯有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雨界”才能将之作为回赠,以不枉如此眷顾他的这座“雨城”。油画颜料的可塑性使得亚历山大并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接描绘雨滴的效果,而是以垂直向下的凸起线条来表现落雨的痕迹。因多雨而恋雨,却以无雨来画雨,与其说亚历山大充分利用了创作媒介的质地完成了对雨的刻画,倒不如说他在用一种浪漫的哲学理念享受着跟雨的交谈。就像此刻赏画的你,静谧中却听到了雨滴落下的沙沙声。
自己的雨城
将一个更大的调色盘交与亚历山大,雨中的城市便有了更多的光彩。雨水切割着目光,也同时滋养着光留下的轨迹,用有限的色彩刻画无限的空间,雨后的光晕亦是心底的光晕。
亚历山大常说:“每处风景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状态,我所要做的便是沉浸在自己看到的世界中用心聆听。”色彩驱走了单调,色彩也带来了欢愉。而无论城市的色彩怎样的变换,雨仍是亚历山大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用“静谧”来诠释“旺盛”。
近年来,亚历山大一改往日的黑白灰格调,试图用更多的色彩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斑斓而不繁复、幽静却不寂寥——被色彩重新演绎的雨城暖润而疏朗,细腻的笔触将人类家园的概念完全浪漫化,目之所及,璀璨而温馨,在无尽的思念与向往中,绽放着雨后旺盛的生命力。
一块画布、几支笔刷,万千点燃后,历历心境方可达成。在“静谧”与“旺盛”的博弈中,没有人会去计较突然增多的色彩究竟为何,执笔之人极致恬静的心灵愿景其实一如往昔,也一如你我。
在亚历山大的画中,或许天空永远不会放晴。而在喧闹的城市中,晴雨绝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心动的一刻,自己心底的感怀。如闭目观画,当风声、雨声、雷声传入耳畔,你便也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雨城。不必担心找不到恰切的辞藻来谱写完美的诗句,举起一把花伞,就能在清雨中看见那个微笑的自己。
眼缘艺志 第866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