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用景物讲故事的画册,篠山纪信拍摄,讲述的是三岛由纪夫的故事。作为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然而却因极端激进政治目的自杀,引来世界一片哗然。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作为摄影家的篠山纪信,在三岛由纪夫自杀的那一年,他们之间有哪些来往?

1970年9月中,三岛请当时才30岁的青年摄影家篠山纪信以他为模特儿,拍摄了题为《一个人的殒灭》的摄影系列的第一部分。这个系列是出于三岛的灵感,由三岛设计场景。它们包括三岛陷入泥潭,三岛头部楔入一柄小斧,三岛给碾压在卡车车轮下,当然还有三岛像圣塞巴斯蒂昂一样,双臂捆吊在树干上,箭链锐不可当地穿入肋部和腋窝。这些照片原准备发表在一份叫做《碧血红玫》的杂志上,但三岛死后,篠山再不忍心把它们公诸于众。最使他不安的是他当作玩笑拍下的一幅照片:三岛裸坐在地板上,腹部没入一柄短剑。篠山就站在他身后,长剑高悬,等待砍头的讯号。网上有文章分析说:三岛在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他是否把那些血淋淋的戏剧场面同真情实况混淆起来,而在真正死到临头时,仍以为那不过是再度摆出一副更为惊心动魄的姿势?在计划和拍摄每一个场景的过程中,篠山得到的唯一印象是三岛极其认真,他是篠山遇到的 “最爱挑剔但又最能合作的”一个模特儿。

10月20日,三岛来到篠山的摄影室,凭借接触印片为《一个人的殒灭》系列作最后的选择。陪同他的是身穿军装的森田。篠山在一旁看到,三岛使用一支油脂铅笔标出了他想用于摄影系列的照片,都是一些死于非命的惨烈场面,三岛一边标一边不断征求森田的意见。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切腹自杀。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时,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但没见到尸体。这个事件让川端很受刺激,他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他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一般推测是川端认为三岛自尽是因为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也为此疚责自己间接伤害了三岛轻生,进而跟随自尽。

和三岛合作并且影响最大的摄影家有两位,一位就是以前我介绍过的细江英公。在自杀前的一个月,三岛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照摄影展“蔷薇刑”,就是由细江英公所拍摄。在三岛自尽后一位美籍好友教授分析三岛动机:他认为三岛心中过于右翼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成“救国妄念”遗害三岛,他认为摄影展里三岛照片,大量模仿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被迫害刑求模样,就已经透露他想为武士道殉道的企图。而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由篠山纪信拍摄的《三岛由纪夫的家》,从另一个角度展开了三岛的故事(再次谢谢沈建一先生提供的画册)。

画册不大,但很厚,近200页。从三岛由纪夫家门开始,全景特写步步深入,以彩色的画面细致描述了三岛由纪夫家中所有的陈设。三岛由纪夫的家竣工于1959年5月,是一座充满古典氛围的别墅。篠山纪信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插入三岛由纪夫生前在家中活动的照片,并且将静态的场景一一参照展示,更添加了人去楼空的孤寂感。画册的装帧安排往往两两对应,一幅全景的画面,马上加上一幅全景中某个局部细节的特写,如同电影镜头快速的推拉切换,给人以时空跳跃感。最后的画面,栏干外暮色四合,晚霞犹在,摄影家以其独特的笔调,通过静物的陈设,画上了生命的终止符,却又似乎暗示着某种可能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