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祥.《风往回吹05》. 油画. 100×80cm. 2009年

王华祥的作品既强调对绘画性的极致追求,也注重对精神性的极限表达,所以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够感受到下笔的重量、色彩的喷发,也能够感受到酣畅淋漓的情绪宣泄。从《贵州人》到“近距离”,到“文化波普”与《欲望中国》,再到最近的《风往回吹》,他一直在追求一种未知的东西,在不断挑战自身的语言极限与思想极限,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获得了语言的自由与思想的自由。此时,他不再受外界的影响,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而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近作《风往回吹》中。

事实上,王华祥的作品与现实之间总是处在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一方面紧密联系当下,但另一方面又具有经典绘画的影子,即他关注当下,却又不局限于当下。他坚持艺术的超时空性,承认并尊重艺术之间或时代之间的血缘关系,在他的作品中,经典与当代被置于同一个画面,经典成为其诠释当下的重要因素,更赋予其作品厚重的历史感、思想性与文化性。

对于社会现实,王华祥往往具有异于常人的冷静判断,敏感与睿智的性格使他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提取出内在的种种问题与真实。《风往回吹》产生的直接背景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当全世界都在为危机的到来而感到沮丧恐慌的时候,王华祥却得出异于常人的判断。在他看来,较之于经济带来的困境,当代人信仰的迷失与错误价值观的泛滥更应当引起世人的警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当代人愈发膨胀的欲望与拜金、拜物主义错误价值观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反而,危机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经济、中国人以及中国艺术对于金钱或资本的过度追求与索取。这场危机也证明了错误价值观上建立的任何炫目耀眼的高楼都必将走向崩溃,只有逃离欲望之围、归复平静,人类方能寻得长久之路,《风往回吹》亦由此思考诞生。

如果说天生的直觉给予了王华祥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能够透过表象而观看到现实的本质的话,那么对于宗教的信仰就赋予了王华祥足够的自信心,所以他能够冲破一切的束缚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对于信仰,王华祥显然已经超越了碎片式的个人体悟,没有了任何的主观臆断、揣摩与解释。面对神的无限性,他表现出了作为被造物的谦卑与自知,所以此时的王华祥不再如之前一样愤世嫉俗,他的身上少了一股狂之戾气,却多了一股和煦之气。他的近作中减少了对于人类原始本能欲望或世俗欲望的过度强调,而在一种宗教或信仰的背景下将《圣经》所给予的心灵上的自由表现为当下这样一种题材、色调、造型与肌理,于是,画面基调变得愈发平和,“形而上”的思索性色彩也愈发浓厚。

然而,在整体基调趋于平和的同时,《风往回吹》在画面效果上却仍保留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近于纯色的色彩运用更赋予画面强烈的瞬间爆发力,尤其是人物胸前的色彩堆积,仿佛炸裂般绽放,犹如骄阳下簇拥的鲜花,亦如轻浮于皮肤之上的自然之衣。画面整体色调甜而不腻,浓艳的色彩运用最终却呈现出一种干净、纯洁,且富于自然、清新之气的静谧之境,仿佛人类又再次回到了没有蛇与苹果树的伊甸园。

王华祥.《风往回吹14》. 油画. 150×120cm. 2010年

王华祥的创作从不拘泥于艺术风格或形式的限制,对于艺术,他没有门类之分或派别之见,他不排斥任何艺术,在他看来,所有的艺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写实艺术对技术的迷恋、现代艺术对形式的追求,也能够看到当代艺术对观念的表达。因此在《风往回吹》中,人物造型与构图既具有古典主义的某些特征,比如结实的形体、强烈的体量感等,但同时它又具有“苏派绘画”中自然主义的痕迹。并且相对于古典主义静穆而严肃之美,《风往回吹》更倾向于自然而清新之美,它所选题材更为生活化,形式单纯而轻松,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和谐表达,色彩丰富且多具变化,笔触流畅而意蕴绵长。

除此之外,与之前强调欲望而极具张力的作品不同,在《风往回吹》中,人物往往是静止的,表情默然,与某个瞬间的爆发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本是事实的参与者,却仿佛又是旁观者,以无关紧要的眼神观察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更像是画面的欣赏者,而非画面中的构成原素。同时,也不同于之前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嘲讽与批判,《风往回吹》中多了一些伤感与戏谑,原有的压迫感也随之获得了稀释与缓和。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是王华祥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但至少通过《风往回吹》,我们看到了王华祥的另一面,看到了他因信仰而获得的平静与快乐。

艺术对王华祥而言是一种承载感情和思想的特殊物质,面对日益质变的当代艺术,王华祥摒弃了过度的批判与虚假的褒奖,而以一种颇具责任感的姿态活跃于当下。《风往回吹》体现了一种浪子回头的态度,是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立场。面对当代人信仰的迷失与错误价值观的日益泛滥,王华祥选择以一种有责任的艺术来“拨乱反正”,试图将人类重新引入伊甸园中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的像动物和植物一样最为自足的生活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讲,《风往回吹》是一种神启与感召,是当代的一次精神救赎之旅。它是上苍投射在王华祥内心的一组镜像,试图带领人们回到生命的原点、生活的原点和工作的原点,打破金钱、文化、名誉和所谓的现当代所带来的负担与阻碍,重新回到永恒价值观的原点,回到一种最朴素的状态。

从架上绘画到行为艺术,王华祥一直秉承着其艺术风格与形式的多变性与多元化,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中国人普遍存在的适可而止思维,也看不到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庸俗化的倾向,相反,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生、对艺术的另一种感悟,体现了他多年来追求的独立品格和高度。20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他既与当代生活对话,又与古典艺术对话,并在这种双重的对话中流露出既尊重又嘲弄的复杂态度。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者,王华祥越来越饱满地展现出他自身的天赋、创造力,以及浑厚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