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炎在杭州文博会富阳展区前现场书法,挂在“门楣”上的就是他的竹雕作品《富春山居图》。

陈志炎在杭州文博会富阳展区前现场书法,挂在“门楣”上的就是他的竹雕作品《富春山居图》。

在19日谢幕的杭州文博会上,富阳“竹艺大师”陈志炎从富阳展区撤下了他近12米长的竹雕作品《富春山居图》,又匆匆奔赴下一个展会——中国第四届民间艺人节(杭州吴山广场)。

忙碌参展的他,心里有一个迫切的愿望:招收残疾徒弟来继承他的这份手艺。为此,他想卖掉手头的这幅竹雕《富春山居图》。

真正雕刻用了3年,前期选材准备用了5年

这幅竹雕《富春山居图》在文博会上可谓是大放异彩,引得众人关注。

说起它的创作过程,说“呕心沥血”绝不为过。陈志炎说,他早在8年前就开始准备材料。通过5年积累,等一切妥当也“胸有成竹”,才开始一刀一刀地刻画。

8年前,《富春山居图》还不像现在这么“热点”,但陈志炎已决定要用他的竹雕来表现这幅分隔两岸的千古名作。“通过我的雕刻刀在竹片上将两半幅画合在一起。”陈志炎说,《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江两岸的景色,而它又被分成了两段,作为富阳人,他很想将它们合在一起。

然而又谈何容易!当时就有很多东阳的雕刻界同行劝告,让他谨慎为之。因为,雕刻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一般不适合做水墨画,而且素材又是旷世名作……陈志炎当时也确实不敢贸然动手,一则同行们说得有理,二则还要有一定的书画基础。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首先是准备竹片,就是一个大难关:需要的竹片高度40厘米,且没有竹节,而这样的毛竹少之又少。所以,等备齐这些竹片,已一晃5年过去了。其间,他坚持对书画作品的研究,并不断推出新的竹雕作品,使得他的竹雕手艺越来越得心应手。

实物、心理都准备好了。2008年,他开始动手创作:将竹片高温熏蒸、穿线,将早已准备好的《富春山居图》摹本在竹简上排版,用竹雕的手法描画……这一刻就是3年,最后完成后用红木装框。

公开叫卖呕心沥血大作,想招收残疾徒儿

在文博会富阳馆的显眼位置,这幅近12米长、50厘米高的竹雕作品被高高挂在富阳展馆的“门楣”上。陈志炎则在现场写起了书法,引得“粉丝”无数,而杭城一些媒体更不会放过这大好的采访机会。

面对媒体的采访,陈志炎介绍了他的竹雕作品,并表示想要招收残疾徒弟的事。

陈志炎说,他也曾带过几个徒弟,但往往因为耐不住竹雕的艰辛、清苦,半途就“飞”走了。“干这行,赚不了大钱,而且非常辛苦,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接受。”陈志炎有切身体会,这么多年,他生活清苦,虽然辗转参展,博得不少荣誉和好评,也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但收入甚微,有时为了一些材料费和参展费用,还得向人借钱。

那么,为什么指定要招收残疾人徒弟呢?陈志炎说,他们可能会更加刻苦努力,心比较静。而竹雕需要花时间来做,一个“好”字是用时间磨出来的。他希望有这样的“有缘人”来相会,只要他适合做竹雕(眼明手快),又喜欢这一行,就一定会成功。

此外,陈志炎还公开叫卖起这幅呕心沥血的大作——竹雕《富春山居图》。他说,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营生,更重要的是为招收徒儿做准备。

如果您有意要收藏这幅竹雕《富春山居图》或者为他推荐学徒,可直接联系陈志炎。他的手机是13738119784。

■新闻链接

陈志炎的竹艺之路

多年来,本报曾多次报道陈志炎和他的竹雕。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艰难的竹艺之路。

陈志炎的竹雕手艺继承于父亲。2006年3月,他在龙门老街上开设了“竹艺苑”,将古镇景观雕在竹片上,引来外宾啧啧称奇。当年10月,他赢得“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的称号。

2007年,生活困顿的陈志炎义卖自己的竹雕作品,为重病的母亲筹集医药费,不少好心人慷慨解囊。那一年,他产生了寻找“有缘人”传手艺的想法,最终未果。

2008年10月,首届集美精品博览会上,陈志炎创作的一幅长达35米的《唐诗五十首》长卷(竹简阳刻)获得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并深得北京一位文化界老总的赏识。在这位老总的帮助下,他于2009年初在北京设立了一家“浙江富阳铆筠竹艺工作室”,开拓了他的竹雕艺术。当年9月,陈志炎完成了一幅大作品《百子图》。该作品创作历时半年多,在一个1.35米长的竹片上雕刻了100个惟妙惟肖的孩童,足见其手工的精深和娴熟。

2010年,陈志炎先后获得3个国家级金奖,还获得了郁达夫文艺奖及“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他创作的《百子图》获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工艺美术作品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