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银峰摄影/小韩 小张
听说绍兴的古纤道,或许你是读了鲁迅先生的《社戏》,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古纤道上停满的乌蓬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场景。即便没赶上社戏,雇一艘乌蓬船,穿梭于狭窄的纤道之中,品味一下绍兴这座文化古城所特有的风味,也是意趣盎然。
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著名艺术家、书画家徐戎一行来到绍兴,在柯桥的一段古纤道上进行了一场现场书写。
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它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是背纤人行走的道路。
据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载,绍兴古纤道东段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越绝书》卷八云:“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 西段萧绍运河古纤道,则始筑于唐元和十年(815)。
古纤道中心在绍兴柯桥一带,有临水依岸和破水而筑两种。1988年,绍兴古纤道作为文物建筑中的孤例,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
古纤道纤道顺着运河,平铺水中,俨然一条飘带,蜿蜒伸向水天极目之处。故纤道上湖风较大,对徐戎老师的悬空书写产生极大的难度。
“作为古代,古纤道的最大作用是行舟背纤的运输之用。”徐戎老师说。
第一幅的书写很顺利。风虽大,但徐戎老师以笔压纸进行了书写,把提按压低运笔,两助理悬空拉纸,体现了徐戎老师高超的书写技巧和功夫,“行舟背纤”四字跃然纸上。
“古纤道有‘白玉长堤’之美誉,就写‘白玉长堤,乌篷画船’吧。” 第二幅的书写却不顺利,风越来越大,徐戎老师依然压低贴纸运笔,但即将完成之时,一阵大风把纸完全吹破并飘进了湖里。
大家一阵喊叫,觉得遗憾。“就让它回归湖中,回归虚空吧!这是天意。” 徐戎老师很淡定。
又一次的补写,写得虽较艰难,但徐戎老师终于成功了!这也是天意!
登石拱桥眺望,悠悠古纤道,蜿蜒至天际。
斑驳的石板,千年风霜雨打日晒脚踩,它确实老了。但千百年以来,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磅礴的力量,一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阳刚之气,一种能承受一切磨难和负重的追踪者精神。纤夫的歌声和诗魂的河韵也在天地之间交响,并久久回荡……
书写虽然结束,但徐戎老师这一场古纤道的迎风书写,却似乎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和现实意义。
【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 。著名艺术家,书画评论家、鉴藏家。浙江大学文传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戎自称为一个行者,一个深山煮茶人。
其书法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人物、山水、花鸟,自成天真,格调高古、禅意盎然。启功、毛昭晰、陈传席、王伯敏、陈丹青等教授等对其评价甚高。徐戎曾被当前最权威的“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年度报告之艺术家”。
近六、七年来,著名艺术家徐戎亲近自然,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乡村,把画案设置在青山绿水中,在唯美的大自然中进行一系列的书写艺术活动而具较大影响力!
有权威媒体、专家学者认为,在深入返归书法精神内部的同时,打破固定的书写内容和规则,又契合对镜物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当代书写,应该说,著名艺术家徐戎是一个很好的具有思想性植入的当下践行者。